第132章 能者多劳 (第2/3页)
舅舅一直都是对一些士绅不满意,说浙东的人心思多。”
朱元璋立刻也觉得自己有话语权了,“你舅舅出身如此,咱们才是一路人。咱家祖上是佃户,一直苦哈哈。你舅舅自幼在外流浪,也知道富户多么贪心。”
马秀英和朱标也是在点头,他们也都认为马寻对一些士绅有意见,那是因为见多了元末的一些情况。
贫民无立锥之地,这就是现实。
佃户依附在地主身边,辛勤一生说不定死后都没有可葬身之地。
见识了这些事情,自然也就没办法和一些士绅一条心了,养出来这么个嫉恶如仇的性格等也容易理解。
朱标继续笑着说道,“舅舅不看好明年开科取士,想要摸个底。知道了国子学的情形,明年会试才好安排。”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元璋和马秀英更加开心,因为这也是地地道道的正经事。
马寻不只是长进了知道办正事,还知道未雨绸缪先安排一些事情,这才是更让人开心的事情。
有些时候马寻觉得朱标如此有度量、心胸,大概是因为朱元璋和马秀英给夸出来的。
他现在就感同身受了,他哪怕是做出来一些小小的事情,朱元璋和马秀英都可以引申出来无数值得肯定的地方,然后大肆夸奖。
这么一个被鼓励、被肯定的状态,想要心胸狭隘都难。
在这么一个被爱、被重视的环境长大,想要心思阴沉都不可能。
吃着饭,朱标说道,“也就是舅舅心思重,大概是我这几天没让他诊诊脉,还过来给我诊脉。现在又换季了,他还要看看东宫居所。”
朱元璋那叫一个开心,“你亲娘舅,不照看你照看谁?你自己说说看,你舅舅对你好不好?”
对于马寻这个小舅子,朱元璋是再满意不过了。
能力暂且不说,单纯就是小舅子这么爱护标儿,那就是最好的小舅子了。
朱标随即说道,“所以我就想着给魏观调走,他几次三番的气着舅舅了。仗着些才学和功劳,总是和舅舅过不去。”
马寻放下筷子说道,“倒也没有和我过不去,只是政见不合。”
“那就听标儿的,给他外放为知府。”朱元璋就笑着说道,“正好也让他为临地治民,免得一天到晚的聒噪。”
马秀英也认真说道,“这事情不是给你舅舅出气,这事情是他魏观做事私心太重,得敲打历练。”
马寻就有些担心的说道,“姐夫,中书省本来就没浙东人了。现在魏观要是再被贬官,宋师独木难支啊。”
对于马寻的担心,朱元璋不以为意,“中书省是没了浙东人,六部侍郎一大堆浙东的。朝堂各衙门数不清的浙东人,地方州府也有不少。”
这一下马寻就无话可说了,不让浙东人入中书省,这也是朱元璋没有办法的办法。
淮西人势大不假,不过很多都是在军中。
而浙东人看似是没有特别显赫的高官,可是中高级的文官基本盘基本上是这些人把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