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你要名额,我搞测验 (第3/3页)
缠了,有些事情早就看明白了。
随即魏观只能说道,“国舅爷说的是,各地乡试等早就开展,我大明文治肯定会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贤才入仕。”
“读圣贤书不一定就是要当官,也可以是求理明心。”马寻就随口说道,“不过有兼济天下之心肯定最好了,国子学的这些人也都要加紧。”
魏观无语,因为好话坏话全都给马寻一个人给说完了,这叫什么事啊!
读圣贤书只求为官,虽然这是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可是不能说出来,要不然太功利了,不符合圣人子弟的形象。
不过朝廷缺官的现实大家也都心里明白,所以国子学里的这些人也确实需要更加努力。
他们本身就是读书人当中的佼佼者,称之为年轻才俊一点都不为过。
魏观稍微酝酿了一下,说道,“国舅,此前天下大乱,好些人虽然无法求取功名,只是求学之路还是没断。”
马寻点头,“是啊,我知道。好多人这一开始科举就中了秀才、举人,我知道这些人一直在求学。”
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难有一下子什么都了解的人。
魏观只能说的更加直白了,“国舅爷,若是早些年我们赋闲时还能悉心教导家族子弟。只是近些年为官,族中子弟很多人的学业也没人教导了。”
马寻一下子理解了,魏观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要为一些人讨要好处、名额。
放更长远的一点来看,就是希望有些群体能够更轻松的进入仕途了。
马寻脸色也严肃起来了,“我记得在国子学中除了各地举荐的学子之外,尚且还有一些文武官员的子弟吧?”
这也是正常操作,这是对官员的照顾,他们的子弟几乎不需要特别出色的才学就能进大明的最高学府。
看似是对一些人来说不公平,可是也不得不考虑这些当官的人也为朝廷做了贡献。
魏观就连忙说道,“虽然国子学中确实有这样的学子,只是少了些。很多大臣族中子弟都有才学,若是进了国子学,定能更有长进。”
马寻就不信了,“亲近的子弟进了国子学,旁支好好读书、下场科举就是,这国子学全都给文官的宗族子弟才好?”
魏观面色大变,连忙说道,“下官绝无此意!”
“我看你就是有这意思!”马寻盯着魏观问道,“你们族中子弟如果有才学,秀才中不了?既然中不了秀才就来国子学,以后也好当官。你们是好了,那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呢?”
魏观满头大汗,急忙解释,“国舅误会了,下官只是觉得耽误了一些学子进取,心中可惜,绝无其他意思!”
马寻直接下令说道,“明日我坐堂开考,在会试之前,我倒是要看看这些学子是什么水平、才情。不合格者,我必重罚!”
这一下不要说魏观慌了,其他的教习、学子也慌了。
本来是想要讨好处、要名额,怎么国舅直接安排一场考试呢!
测验,我不断的测验,看看你们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