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国舅练兵 (第3/3页)
点苦不怕!得有出息!”
说着朱标上前,接过太监手里的托盘跪下。
朱元璋则是直接取过‘戒尺’,对马寻说道,“皇子们如果不听话,你这个当舅舅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根戒棍就给你了,打伤了他们也不要紧。抬回去安享富贵,免得他们在外头丢人现眼、葬送将士性命!”
马寻赶紧跪下,规规矩矩的取过戒棍,以后教训皇子等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打死打残肯定不会,马寻也下不了那么重的手。
不过有一点他非常赞同,那就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将军自己战死沙场也就罢了,连累数千数万大军败了,那才让人心疼。
朱樉等人瑟瑟发抖,他们本来就怕马寻。
现在他们的舅舅手里又有了陛下御赐的戒棍,那打起来就更加不留情了。
这些少年们原本畅想的是来了军营就不用读书,就可以顶盔掼甲、骑着战马指挥千军万马了,那才是他们所向往的威风凛凛的军旅生涯。
可是现实变成了他们每天都在这里站军姿,据说站完了军姿还要学转向,到时候还要学队列等等。
兵器都摸不着,腿也站的又酸又疼。现在是挨骂,以后还要挨打。
这样的军旅生涯一点都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可是现在一个个的也只能咬牙坚持,因为这就是军伍。
其他的军队也会严格训练,也会学习队列,会学习搏杀之术等,无非就是朱樉、常茂等人学的这些更加严格,看似也更加枯燥。
朱元璋是懂兵的,问道,“现在让他们学这些,除了是军纪、意志之外,是想要让他们学令行禁止、战阵队列吧?”
马寻点头说道,“是有这个心思,我一直都觉得纪律和队列是最基础的东西。现在练的狠一点不要紧,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朱元璋点头,随即说道,“照你这个法子练是没错,就是要练的比较久。没个一两年都别指望能打仗,三年五年说不定才能成军。”
马寻也不否认,他现在练的这支兵马情况不同,用不着立刻上战场。
这也就意味着有些地方可以推广、借鉴,但是真的不适合立刻就推行全军。
毕竟现在这样的训练方式成本大,不只是时间成本,也有后勤成本等。
以后的一些东西,真不是搬到现在立刻就有用。
马秀英指了指旁边的营帐问道,“那边是你培训的医官?”
“有些懂点外伤包扎、清洗,还有学了点推拿活血的。”马寻就说道,“正好他们也跟着练练,业精于勤,荒于嬉。他们有一技之长,正好派上用场。”
马秀英非常满意马寻的做法,她的这个弟弟算不上最有才华的。
军事上肯定不要说和徐达、常遇春等人去比了,朝堂谋略等也比不上李善长之流。
不过这也是人才,放哪都好用。人聪明、做事仔细,就喜欢做些不显功劳但是非常扎实、基础的事情。
这才是好国舅,为国分忧不求名声,对皇帝、对太子都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