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9章:朱长夜主意,见面重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9章:朱长夜主意,见面重八! (第2/3页)

   他冲解缙招招手,转身离去。

    解缙望着朱长夜离去的背影,踌躇良久,再次行礼:“老道长,晚辈解缙,告辞!”

    而另一边。

    朱长夜在回去的路上,始终寻思着一件事。

    去见儿子朱元璋。

    儿子现在都和外人说他太上皇的身份了,朱长夜在想着,自己继续藏下去是不是没啥意思?

    特别是老二死后,

    这骨子念着亲情的心,就更加浓郁。

    “得找个时间,去看看这重八这孩子了。”

    朱长夜笑了一声,渐行渐远。

    .

    …….….….….….

    东宫。

    今日朱元璋处理完上午政务,又跑来东宫看那暖棚了。

    老爷子终究农家人出身,现在那暖棚是一种新奇的种菜方法,他好奇,也期待。

    更是始终念着。

    这也是许多农家子的心态,种下菜后自己的菜若有成长,都会很高兴,而且还会经常念着。

    看完菜,

    朱元璋发现这些菜,比上次看成长更好了,说不定近日都能结果。

    “老爹,您老方法真好。”

    朱元璋由衷笑道。

    随后来到旁边的凉亭坐下,还没坐一会,他就看到凉亭桌上有纸张。

    “这是,嗯?咱爹的字迹。”

    “看来是雄英带回来的,这臭小子也真是,爹交给他的东西,竟然敢到处乱放,都不好好收拾。”

    朱元璋暗碎了一声朱雄英,随后打开查看是写啥东西。

    很快,他从开始的轻浮目光变得凝重,被纸张上的内容给深深吸引住了。

    朱元璋眼眸微眯:“改大明驿站策.…”

    他来了兴趣,继续认真看了下去。

    “大明有驿一千五百余处,用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一驿有驿丞,吏员并帮工,小驿数十人,大驿数百人,还有马匹军械牲畜伙夫。”

    嗯?

    有意思!

    朱元璋嘴角勾起笑容,咱爹对这些调查的倒是很精确嘛。

    “国朝初年,朝廷有云,非军国大事不得用驿,驿站只为官府所用,但各地情况不同,驿站亦有不同。”

    “北方边塞之地,战事频发,驿站自不能对百姓开放,可是南方诸地,国泰民安,朝廷耗费钱粮供养驿站,岂不大材小用乎?”

    朱元璋点点头,这话说的倒也在理。

    北疆的驿站作用多大,朱元璋心里有数。

    不过相较于北疆来说,南方太平之地的驿站,着实有些闲置耗费钱财。

    “江南之地富饶,天下商贸频繁,南方诸地除运河外,商队往来亦繁多,若驿站可开设商业用途,为百姓传递信件,为商旅提供住处,为货物提供仓储,窃以为,其收入少言三十万两白银打底!”

    朱元璋看到这里,突然瞪大眼睛,有些目瞪口呆的倒吸凉气起来!

    他拿着纸张的手有些颤抖,深吸一口气之后,才定住心神。

    老爷子从没有如此失态过,但这可是涉及到朝廷开源之策,他如何不激动!

    片刻之后,朱元璋稳住心神,便继续朝下看去。

    朱元璋看到书房梨木桌上散乱的纸张,面色从起初的随意,到现在渐渐凝重,呼吸粗重。

    朱元璋凝眉,眼中露出复杂光芒。

    朝廷缺钱,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朱元璋泥腿子出生,在踱定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之后,他心里不是不知道,在他抓起农耕税收之后,就意味着他彻底放弃了商业税收。

    商税很丰厚,他朱元璋执政这么多年,并不是个看不出来。

    但当下的政治体制,不足以让朱元璋大力发展商业。

    很多人不理解,总会质疑朱元璋为什么这么蠢,为什么一味的抑制商业。

    在不考虑明初的人口数量、土地形式和社会体制的前提下,一味抨击朱元璋的执政理念,这是不负责的。

    朱元璋作为皇帝,执政十几多年,主宰帝国十多年,他眼睛还不瞎,他真看不出商税利润之高?

    他真不想动商税吗?

    并不是!

    至少在这十几年内,社会体制决定了朱元璋,必须将他的执政重心放在农业上。

    这就让他陷入纠结之中。

    江南富饶,商税很高,这么大一笔利润,朝廷只能眼睁睁看着,朱元璋怎能不眼红?

    可问题是,如何在不抬高商人的地位前提下,能让朝廷参与进来,并且吃到商业红利呢?

    二十四年时间内,朱元璋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可他找不到切入点。

    而今,看到老爹的这些策文,他似乎有了方向!

    这么想着,朱元璋便继续认真的看着朱长夜的改大明驿站策….

    这里面很多人口路程等数据,朱长夜写出来的,都和现实的大相径庭。

    错误很多。

    但这不妨碍,朱长夜这篇策文的核心思想。

    等朱元璋看到最后,他双目渐渐眯了起来,然后背着手,推开书房的门,站在院子内。

    他目光朝天空中仰视许久,眼神飘浮不定,脸色也无比凝重。

    没多时,朱元璋收回思绪,走到大门前,对隐藏在暗中的锦衣卫开口道:“去史馆将《钦依直隶均平录》、《洪武会计录》拿来。”

    暗中锦衣卫传出声音领命。

    等锦衣卫走去,朱元璋则背着手站在院外的寒风之中。

    不多时,朱雄英从外而归,看到朱元璋在暖棚外面站着,不免好奇的道:“爷爷这是在干啥?又来看菜?看好了没,看好了咱们进去啊,外面这么冷。”

    朱雄英搓了搓手,哈了口气。

    朱元璋凝视着朱雄英,目光久久不愿移动。

    朱雄英摸了摸脸:“怎么了?脸上有东西?”

    朱元璋默不作声,转头道:“大孙,你咋把这个带回来了?”

    朱元璋举起那些纸张。

    “这啥啊。”朱雄英微微一愣,而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我当时在修炼,看师尊修炼后休息下,是在写这些东西,就过去看了看。”

    “觉着有意思,而且感觉还符合咱大明的逻辑,就带回来研究研究了。”

    朱元璋深吸口气:“你研究多长时间了?”

    朱雄英想了想,回道:“两三天吧,每次晚上自己研究后,隔天就去找师尊讲解,师尊都会把我不对的地方去除,把对的地方和我说清楚,总体还算颇有建树。”

    朱元璋深吸口气:“成,看来你对这东西比咱懂,跟咱来,咱有事请教你。”

    说完,朱元璋便背手朝院内走去。

    请教?

    这可是稀罕事啊!

    以前都是他请教老爷子的,现在老爷子居然也会不耻下问吗?

    朱雄英有些犯迷糊。

    难不成,爷爷是把那纸张内容当真了?很真很真?

    他没想太多,应了一声,便跟着朱元璋朝宅院走去。

    朱元璋来到东宫院子中央,躺在摇椅上,闭目久久不语。

    朱雄英有点好奇:“爷爷,您究竟在搞什么鬼?要干啥?受了啥刺激了吗?”

    “你师尊!”朱元璋淡淡说了一句。

    这声音,有点不平静。

    “师尊?师尊哪里刺激到您啦?”

    朱雄英再问。

    朱元璋没有回答,反而是反问道:“大孙,咱问你,你师尊说将江南驿站从官用,改成官民通用,那若是出了紧急的军政大事,当如何?”

    “你知道如何解决不?不知道,得找时间问问你师尊。”

    朱雄英对此事极为了解,脱口而出道:“知道,这事儿师尊和我说过,自然是官民两道分开。”

    “怎么区分?”朱元璋再次问道。

    朱雄英摇摇头:“这个,师尊对驿站的构造还不太清楚,没去看过,没法说,所以师尊之前说过,这个策文还不成熟。”

    朱元璋没理会朱雄英,开口道:“咱告诉你,驿站里面可不止只有军马,还有大量的骡、驴,这些牲口脚程慢,完全可以作为民用,它们闲置在驿站也是闲着,平常也不会有那么多官吏进京驮行礼。”

    朱雄英双目一亮:“原来是这样,那如此一来,官用驿站和民用邮递,就可以用马和骡驴来区分。”

    朱元璋点头:“你说的一切都是便民之策,咱很喜欢,可你说可以利用此开源,何以为?”

    朱雄英笑了,反问道:“那么我得先问爷爷,您觉得此事算是商业吗?”

    正如朱元璋对这内容充满好奇,充满疑问,由于策论的不成熟,目前师尊也是对这篇策论,有很多疑问。

    所以,

    这也是师尊想要知道的事情,他是第替朱长夜问的。

    朱元璋拧眉沉思,片刻后表情严肃的摇头:“不算,顶多算是人情世故。”

    “纵然民间百姓,让人带信件去异地,都会给带信人一些腊肉、鸡蛋等等礼品,现在更是成了带信给钱的风气。”

    “这哪里算是商业?哪儿有异地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