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集 初到德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0集 初到德国 (第3/3页)

刚踏上陆地,面前立刻出现了几个记者。他们在周围退着,举着照相机对着向小强和秋湫“砰砰”拍了几下,弄的周围的人群都吃惊地望着向小强和秋湫。他们大都是欧洲人,还不认识向小强。

    向小强和秋湫对着镜头微笑着,秋湫还学着朱佑榕的样子招招手。十几天在船上的生活,让他们几乎忘了世界上还有叫“记者”的一种生物。

    记者们拍完照,立刻围过来采访了。这几个欧洲人说着蹩脚的汉语:

    “我是《泰晤士报》驻德国记者,向将军,请问您这次到德国来,是带着贵国政府的外交使命吗?”

    向小强对这个问题早就有所准备。这次欧洲之行,这个问题肯定是要被别人反复问的。

    “我的使命只有一个,”向小强笑着,看看身边的秋湫,“就是和我的妻子快乐、幸福地度过这段时光。”

    秋湫也甜蜜地望着向小强。这幸福的一幕立刻又被几个记者抓拍了。

    英国记者不甘心,他又追了一句:

    “您身后这三位先生,据我所知,一位是前驻德外交官,一位是前驻俄外交官,一位是前军工总局高级官员,他们为什么会跟您一起来‘度蜜月’呢?”

    向小强一边走一边笑道:

    “呵呵,三位老先生退休前是很好的朋友,早就有计划退休后结伴旅行。之所以会选择来德国,是因为宋入海先生长期在德国工作,比较熟悉,可以当很好的向导。正好我们的目的地也是德国,自然在一艘船上偶遇了。呵呵,在中国,这个我们称作‘缘分’。这些天中,我们共同经历了东印度的事情,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决定一起旅行。三位老先生都是很好的人。”

    没给英国记者再次发问的机会,另一个记者抢过来道:

    “我是《德意志总汇报》的记者,向将军,请问您对新德国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嗯,这个问题有花招。俺连“旧德国”都没见过,何况“新德国”?向小强知道“新德国”在这里不但指德国,而且更是指纳粹政权。他只好敷衍道:

    “很干净,很整齐,很……漂亮。”

    “请问,有没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

    向小强哭笑不得,这种提问模式,真跟央-视记者有一拼。他很礼貌地笑道:

    “嗯,在我看来,德意志确实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

    好吧,我说的是“德意志”,这就没什么新旧之分了。

    “我是《柏林日报》的记者,”另一个记者挤过来问道,“向将军,众所周知,英国是贵国上流社会欧洲游的首选地,但这次您为什么舍弃了英国,选择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呢?”

    见鬼,我什么时候“舍弃”英国了?向小强有点不爽,这德国记者误导得也太赤-裸-裸了吧。他想了想,说道:

    “唔……其实很简单,这个时候英国的天气总是很糟糕的。所以,这次我们选择了欧洲大陆。”

    紧接着,另一个记者凑过来:

    “我是《法兰克福日报》的记者,向将军,贵国同荷兰签订条约、获得了割让苏门答腊岛的正当赔偿后,英国马上就派遣了一支舰队前往亚洲,请问您对这件事情怎么看?您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吗?”

    这是明显的挑拨了。说实话,向小强这趟来,本意就是为了靠拢德国、疏远英国的。但现在德国宣传机器上来就这么急吼吼地,这让他很是不爽。

    向小强多少有点冷冷地说:

    “大明帝国和大英帝国有着长期的友谊,和深厚的信任。而且,印度是英国的合法领地。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可以往自己的任何领地派遣任何军舰,英王陛下政府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说,苏门答腊岛现在是我大明的合法领地,我们往苏门答腊派遣舰队,我想英王陛下政府也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威胁的。”

    《法兰克福日报》的记者碰了一鼻子灰,那个《德意志总汇报》的记者赶紧接过来,问了个不疼不痒的问题:

    “向将军,您和夫人这次准备在德国逗留多久、可能去哪些地方游览呢?”

    向小强松了口气,恢复了笑容:

    “是这样,我们的签证是20天,实际逗留多久,要看……呃,咳咳,要看具体情况了。这个……满意的话,我们可能会申请延长,不满意的话,对不起,可能就会提前离开了。我们可能到亚琛泡温泉,到贝希特斯加登滑雪,柏林嘛,肯定是要去的,可能还会去慕尼黑。”

    德国记者紧接着来了一句:

    “之后呢?您之后会不会去其他国家?”

    他的意思是指会不会去俄国了。向小强暗笑着,打着哈哈道:

    “这个嘛……还是那句话,就要看德国好不好玩了。‘好玩’的话,我们就会只跟德国玩……哦不不,是只‘在’德国玩……不好玩的话,肯定还是要到别的国家去玩的。”

    那个英国记者被晾了好久,一直插不上话,现在逮住机会,立刻问道:

    “向将军,如果德国不好玩的话,您有没有可能去俄国玩?”

    向小强很欣赏他的聪明,却依旧笑嘻嘻地,指指身旁的秋湫:

    “问问我妻子吧,这是我们家领导,出来度蜜月,她说了比我算的。”

    秋湫赶忙摇着双手,连声笑道:

    “哎呀,千万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的……”

    ……

    几百米的港口道路,被这群记者缠住,一直花了半小时才走出来。然后向小强回答完了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谢绝了继续采访,找了几辆出租车,匆匆赶往火车站。

    到了火车站,一行人下车,最后一辆车里的警卫悄悄过来,低声说道:

    “大人,这一路后面总有一辆汽车跟着。”

    向小强点点头,没说什么。这在他意料之中。到了火车上,说不定还会有穿着风衣的人“走错包厢”呢!

    不莱梅港只是港口区,和不莱梅市还在两个地方。但即使是港口区,这里的火车站候车大厅的整洁、宏伟,还是大大超出了向小强的想象。

    地面一尘不染,候车大厅里走动的旅客,也大都是些衣冠楚楚的人。大厅的一端,是一些餐厅、商店,这倒是和各国的火车站一样。只是具有“德国特色”的是,每一个商店、餐馆的门口,都会立一个牌子。向小强已经大概猜到了牌子上的内容。他问了问宋如海。宋如海瞥了一眼牌子,摇头叹道:

    “翻译过来是:犹太人恕不接待。唉,32年我退休的时候,德国还不是这个样子。三四年的工夫,这个国家变得强大了,但也变得疯狂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