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零六章 归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百零六章 归途 (第3/3页)

吗?为何还要运回粮食?”张顺闻言颇为奇怪。

    “鱼米之乡?大王说笑了,这是多少年的黄历了?”那船主闻言不由笑道,“这些年,江南的布匹畅销内外,多少人因此发了家,哪里还有闲田去种稻米?”

    “如今北方又遭了灾,粮价一日三涨,这才有人肯改种一二。”

    “不过大体而言,依旧是入不敷出,难以果腹。”

    “哦?”张顺听了船主这话,顿时对明末经济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原来由于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粮食多赖山东、河南及湖广的输入。

    故而,一旦北方农业崩溃,自然也会引发江南经济的崩溃,这本就是前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而正是这船主的提醒,使得张顺突然意识到。

    这个时代其实除了对外贸易以外,其实内部贸易也大有可为。

    “那先生为何不走大运河北上?”张顺皱了皱眉头,不由又开口问道。

    自从明成祖开通京杭大运河以后,实际上大运河一直充当南北贸易的主要路线。

    “大运河?”那船主闻言不由苦笑道,“说句不见外的话,那十步一关,七步一卡,小人这点货物运到山东,不知耗费几多,如何比得我海上轻松?”

    “更不要说,我这沙船一艘,顶他卫船数艘,甚至数十艘。”

    “这一路所耗费时间,又仅用半数,强似在那河中蹉跎。”

    “哦?”张顺听到船主这话,顿时若有所思。

    其实无论前世,还是这一世,都有改河运为海运的呼声。

    然而,在原本历史上,河运一直压过海运,直到清朝咸丰年间,这才由海运代替了河运。

    其中固然有技术进步的原因,自然也少不了“利益集团”阻挠的缘故。

    实际上明清两朝,为了维护这一条南北“大动脉”,直接导致了唐宋时期极为富庶的淮北一带,即后世所谓的“淮海省”成为了被牺牲的局部。

    如果改内河航运为海运,那么以徐州为核心的平原一带,又能种多少粮食出来?

    想到此处,张顺又连忙问起了往来路线,沿途风光习俗,一时间倒也颇为融洽。

    然而,就在这一片融洽声中,张顺的心思早已经飞到了天外。

    大凡开国之初,一则要完成对旧势力的清理,二要对将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蓝图规划。

    在对旧势力清理方面,张顺虽然做的不太好,但是也在依托义军的支持下逐步展开。

    但是,对为了的规划,近期他只有一个大致的头绪。

    如今他听了船主这话,突然灵光一闪,顿时把原来各种零零碎碎的想法串在了一起,彻底融会贯通。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