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窦庄张道浚(求收藏) (第2/3页)
是她排除众议,带领村民壮丁决议守城,屡挫王嘉胤于窦庄之下。
张道浚不敢怠慢,连忙前去拜见母亲。霍氏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仍然精神抖擞,见他来了,便问道:“我儿深之,你可得到下人禀告,似有贼人携带火炮而来,如果真是这样,这城就不好守了。不知你心中可有对策?”
这“深之”便是张道浚的字,他听到母亲询问,便笑道:“母亲勿忧,儿子曾协助孙相国铸造火炮多年,其火炮铸造难易与威力,心中尽知矣。”
“左右不过贼人东施效颦而已。他们既无炮手,有无工匠,难成大器,非是大患!我窦庄自建城以来,城高三丈,墙厚五尺,贼人安能破之?”
他母亲霍氏闻言也笑了,说道:“我却是老了,听风便是雨,不及往年威风。深之既然心中有数,那你便去做就是了,老身在卧室里等你的好消息。”
等到张道浚安慰完母亲,乐呵呵出了门来,顿时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适才都是安慰他母亲之言,他母亲没有经历过较大的战争,对火器的威力认识不足。他曾身为大明高级武官,自然对出身陕西边军卫所的农民军了解较为清楚,更对火器认知超过一般官员。
这火炮堪称决战利器,进可实弹攻城,退可霰弹御敌,皆是刀枪剑戟所不能比拟的存在。万幸由于明朝财政较为困难,对陕西边军卫所训练和装备使用的先进火炮不多,是以陕西“流寇”大多数不掌握火炮技术,偶尔有携带火炮的“流寇”也在官兵的袭击追剿之下因为携带不便给丢弃掉了,这也是张道浚守城的信心所在。
所以他听到贼寇之中出现火炮的第一反应便是自家产***细,泄露了自家督造火炮的秘技。他立刻母亲住处,连忙让家丁把自己带到窦庄城堡四角中的碉楼之上。这碉楼高五层,八面设窗,能使楼外山水尽收眼底。如有来犯之敌,亦可在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