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章)驱散长夜 (第2/3页)
利有明显优势而已。
别人只能模糊的感觉到不同,而刘彻可以量化出不同。所以别人看的很模糊的事情,在刘彻这儿是可以分出轻重缓急的。
这就是刘彻厉害的地方。
但刘彻要想接班人有这样的能力,那就是在做梦了。
问题是,整个朝廷,是全天下的聪明人聚集在一起。
特别是霍家三兄弟这样的,给刘彻了一种错觉,‘生个聪明孩子很简单’的惊天错觉。
刘据好歹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了,走在技术前沿,他并不知道他爹正在怀疑他的智力。
此时刘据还在兴奋的讲述电车的优越性。
“电机的静谧性,是蒸汽机和内燃机永远无法比拟的。”
“内燃机复杂的机械结构,注定了起步阶段将会来的非常缓慢,而电机,将会很快。”
“父皇你能想象吗,现在的火车,轰隆隆的只响不跑,慢慢悠悠的前进半里地后速度才提升一点,跑了四五公里速度才缓慢的提升上来。而以后,短短几百米,就已经是现在火车速度的一倍,两倍,甚至四倍,八倍了!”
刘彻点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铁路上建立电火车倒是有可能,公路上建立电火车,绝无可能。
因为大部分时候,铁路上的车,各跑各的,而公路上的人可就不是这样的了。
根据刘彻的统计,上路的人中,七成人正常点,三成脑子有毛病,有严格的规定,他们并不遵守。
就算被抓到,他们也不会后悔违规被抓,只会后悔在遇到检查时没有藏好一点。
就这些玩意儿在,要是道路上所有车都是有轨电车,那就等着每天堵死不能动吧。
哪怕是以后能发明无轨电车,也没用。
除非发明储能电车。
可惜的是,刘据似乎没想到这一点。
刘彻思索了一下,开口:“等你姐夫上来,看来他怎么说。”
听刘彻这么说,刘据也很好奇霍海会怎么说。
过了一会儿,在天即将黑下来之前,霍海来到了这边和刘彻汇合。
看到黑板上的四冲程示意图后,霍海有点意外。
这玩意儿自己一开始都记错了,是看到两冲程实物图,才回忆起的四冲程结构图。
虽然这玩意在后来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必学项目,但是在霍海读书的时代可不是必学科目,霍海也是看视频看来的。
看的是内燃机翻新修复视频。
刘彻:“你怎么看内燃机汽车和电车?”
霍海马上就意识到了是刘据的问题,回头:“太子,你觉得呢?”
刘据:“电车成本远比内燃机车低。”
霍海和刘彻同时摆了摆头。
刘据愣了一下,询问:“姐夫,你不觉得?”
霍海:“如果全大汉,只有长安用车,车的数量在五千台以内,走固定线路,做公共交通汽车,就跟城际铁路一样,在长安织成交通网,那电车成本远比内燃机汽车低。”
“可如果是全大汉数百个城市都用汽车,甚至城际之间,到处都有汽车跑,那肯定是内燃机汽车便宜。”
刘据:“可是,电机对内燃机拥有巨大的优势,电车对内燃机车也应该有巨大的优势。”
霍海摆头:“这是两码事。”
“电机有优势,不代表电车就比内燃机车有优势。”
“就好像,重盐的火腿比轻盐的腊猪腿贵得多,但如果是和齁咸的海带一起炖,那肯定是腊猪蹄比火腿香。”
“就好像吃粥的时候,咸菜比红烧肉靠谱。”
“合适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最好的堆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刘据:“好就是好。”
霍海很无奈:“一百年内,内燃机把电车吊起来打,一百年后,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说不准,起码我是看不到了。”
上辈子本来能看到的,突然穿越了,也就没机会看到了。
刘彻补充:“你姐夫看不到了那你也看不到了,你比你姐夫小不了两岁。”
刘据有点生气,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属于专家,他的权威性应该在霍海之上的。
霍海看刘据不服气,询问:“我问你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电车马力增大,速度变快,如何保护内部乘客的安全?”
刘据:“把木车厢换成铁车厢。”
霍海:“好,第一个问题,如果电车漏电,铁车厢漏电,如何保护里面乘客安全。”
刘据:“……”
霍海:“第二个问题,如果电机速度快起来了,而有轨电车的铁轮打滑,怎么处理?”
刘据:“喷砂,别以为我想不出这个办法,我是独立于研究院的铁路设计之外自己想到的。”
霍海:“好,铁路喷砂就喷了,城市道路喷满了沙子,扫不扫?如果车流太大,在白天没时间扫,凹陷喷满了,脱轨怎么办?”
刘据:“……”
霍海:“第三个问题,如果全城大停电,满大街的车堵住了道路,电力抢修没办法运输设备到线路损坏处怎么办?”
“第四个问题,如果一辆电车短路,导致附近的线路都没法使用,结果大量电车抛锚怎么办?”
大规模使用有轨电车,绝无可能。
霍海继续:“第五个问题,如果是上坡,电机失去了动力,无法抑制反转,导致车往后滑坡怎么办?”
这个问题,连2024年的车都没解决,更别说现在了。
刘据听得头都大了。
霍海还有问题呢:“如果城市里,某个地方举办盛会,就如同今天的大汉博览会一样。那全城的电车都往同一个方向跑,导致这半拉城市电压不稳,用电压力超过了平时负荷好几倍,结果谁都用不了电,都抛锚怎么办?”
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是人性问题。
马上就要到终点了,谁退出,谁继续享受电?
这种情况下愿意退出的永远都会退出,这种情况下,硬撑的人永远都会硬撑。
最后岂不是变成了城市里只有脸厚的人才能开车,脸皮薄的人寸步难行?
刘据:“我还是觉得电车好。”
霍海:“你是不是准备做一家车厂,叫做奔驰?”
刘据点头。
霍海:“听我一句劝,这个牌子命中注定适合做油车。”
刘据很无语:“姐夫你怎么还算上命了。”
霍海耸肩。
霍海上来就劝,整个过程刘彻都看在眼里。
霍海几乎把电车的所有问题都告诉了刘据,一点没藏私。
甚至,霍海看到的问题,比刘彻看到的还多出一倍不止。
这让刘彻舒服了不少,虽然霍海有心帮老婆争皇位,却没有放弃太子的意思。
要知道霍海当初可是历任太子舍人,太子詹事府詹事!
曾经每隔几天就要给太子上一课。
现在,霍海依旧不藏私。
让刘彻头疼的是,刘据居然认死理。
刘彻忍不住开口:“有时候,最好不一定是真好,也有可能是巨大的陷阱,对于皇室乃至皇帝来说,绝大部分决策,要考虑不止一个因素,要首先就从全局上来考虑问题。”
“有时候,局势所迫,甚至需要选一个完全错误的答案出来。”
刘据:“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刘彻看向刘据,很好奇,如果有一天,刘据知道力学三大定律,居然是他董师傅搞出来的之后,会怎么想?
想到这里,刘彻又想起,董仲舒去研究新的理论去了,似乎有点疯魔状态了。
本来气色好着呢,比老来得子的司马相如都好得多,结果最近看上去人有点迷糊了。
刘彻摆了摆头:“听说董偃回来了?”
霍海点头:“董偃回来述职,在总攻之前就回到了长安,现在在长安担任西安门校尉。”
这个西安不是后世的西安。
长安城的南门叫做安门,而南偏西那个门儿,就被偷懒取名为西安门。
董偃回来后,就在那儿做校尉。
那个地方,是刘彻最少走的门。
霍海拍了拍大腿:“对了,董偃在长安开了一家野外用品店,售卖在草原上流行的各种工具,帐篷一类的东西。”
“他可能是想把这个做成奢侈品,还找了一些探险家给自己的产品代言,还赞助了一个要去南美探索的探索队,对了,还有去南海的探索队,不过南海的探索队是小船出去的,估计很难有成果。”
刘彻叉腰:“你答应过他如果跟窦太主分开,就不为难他是吧?”
霍海点头:“说到做到。”
刘彻:“你是不是看窦太主最近身体不太好,怕她去北方把董偃带走,所以故意让董偃回来的?”
霍海愣了一下,摆头:“没这个意思,都是董偃自己选的。”
刘彻点头:“董偃好歹是朕的朋友,你就瞎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