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章 最擅长的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章 最擅长的事 (第2/3页)

头:“那是我忽悠别人的,如果这就是真相,这么多年来,怎么没有人能赢过我?难道我每次做事都大声嚷嚷了?”

    为什么这一次纸币的消息要提前透露出来?是因为刘彻有顾虑。

    现在大汉好不容易走到了这条路上,几乎肉眼可见的拥有了一统全球的实力。

    现在刘彻只有两个打算,在大汉境内,修建四条铁路,一条往东通千乘。

    一条往南通成都。

    一条往北串联起在漠南和北方雪原中发现的那些能源。

    一条往西,直通葱岭山口。

    只要四条铁路修好,大汉在现在这个局势下,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反叛了。

    而这一切不是空谈。

    项绪上任安洛铁路总经理后,一直在累积各种经验,无论是工程经验,还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经验,还是搭建隧道门桥的经验,还是管理调度铁路火车的经验。

    各方面的经验都已经积累了进五年了。

    如今往北的铁路已经都探明线路了,马上就要开始修建。

    而沉井法这种上千年前就有的技术,在工业时代,当然又复现了出来。

    围堰法也没什么难度。

    长安城很多老宅子人家里本身是没有地窖的,但是现在富裕了,要挖地窖来存以前只有贵族能用的冰块。

    所以,围箱法发展很迅猛。

    围箱法发展久了,那围堰法设备,就给整成标准化了。

    那么多建筑工人里,很多新技术被搞了出来,成为了大工程技术。

    目前,只要舍得人力,就能在黄河上架桥!

    当然了,目前举国之力最多能腾出人手架两条这么大的桥,所以,至今为止还不能动洛阳往北的桥,只能先在九原怀朔之间修个桥。

    别看这儿黄河不宽,但是桥计划的是八百多米长!

    这条桥,要把北方大量的人力物力抽调过去。

    如果是五年前,大汉根本没资格修这条桥,没资格去规划往北的铁路。

    但是如今可以了。

    在安洛铁路后,大汉已经休整了四年没有任何大工程了。

    在安洛铁路之前,实际上基建类工人多达四百万,但安洛铁路时期,也减少到了五十万。

    不为别的,就是休养民力。

    这和起来,就是修养了五年。

    如果换成是别人,绝没有可能在这种大发展的时刻,抗住诱惑修养民力。

    也不可能顶得住各方威逼利诱。

    但是霍海可以,刘彻也可以。

    而实质上当时霍海在南国,也是避开了很多麻烦。

    刘彻关于大工程问题,回答就一句‘霍海不在,这么大的工程恐怕不好做。’

    大家都知道霍海在这些大事件里面出了大力气,但是究竟出了多少力气,大家还是搞不清楚。

    这个理由,也挡住了所有人。

    而霍海回来后,上任大司农,提出了警察计划,这一年半又没有什么工程。

    如今,是时候了。

    这个时候要修建往北的路,需要的是稳定的环境,不能有人带节奏,否则数十万彪悍的黄河中游的人聚集在一起,是要出大问题的。

    这就是刘彻的顾虑。

    但这不是霍海的顾虑。

    就如同蒋不疑的疑惑一样,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没有人跳出来对着干。

    他们都不明白。

    其实,纸币的事情,适合突然有一天直接宣布,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以警察体系的强大压迫力,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让一切尘埃落定。

    这是最佳方案。

    为什么霍海故意放出了消息?无非就是实验,实验给所有人看,不会有人反对的。

    霍海成功了。

    成功归成功,别人不知道为什么,蒋不疑想知道。

    而答案也简单,霍海:“争论,最大的要点,不是事实,也不是雄辩。”

    “而是,在争论之初,就把绝大部分人划到自己这边来。”

    蒋不疑:“啊?”

    只要学会这一招,在网上起个账号,轻而易举。

    蒋不疑不明白。

    霍海:“倘若,我们今天出门,在街上,按照交规走,却撞到了一个拉货的人力车夫。”

    蒋不疑:“我们按照交规走,不可能撞到人,撞到了,说明他不按照交规走,那是他的错啊。交警就算不看您是顶头上司,也会判他的责任吧。”

    霍海:“可如果有人写文章,说《大官架豪车闹市超快速度,撞飞苦命车夫,穷人的命是不是命》呢?”

    蒋不疑一脸‘这也行?’的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