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章)货币改革原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章)货币改革原因 (第3/3页)

钱。

    什么样的发明会让什么样的产业崛起,又让什么样的产业突然暴毙。

    这样的大模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些逻辑联动,但是毕竟股市这才没几年,还没人专门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所以,郑安泰利用他的模型,海选股票,控制多支股票去看年度涨跌,而不是看短时间交割。

    结果,还真就干成了。

    三年前,郑安泰把八百万拆分开来,分别入了一千只股票。当然了这是总数,其中有好几次,郑安泰预测到了某个行业的整体涨跌,直接完成跳车。

    跳车一次是运气,跳车三次,可就不是了。

    一年后,八百万,变成了税后一千四百多万。

    近乎于翻倍!如果算上税率,那就直接就是翻倍。

    郑安泰再次一举闻名!

    以前别人就听说过郑安泰是股市大师,但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看了郑安泰公布的一年交割数据,服了,也信了。

    郑安泰大师之名再起。

    去年,郑安泰一千四百万在手,并不是继续在股市,而是成立了郑氏基金。

    郑氏基金撬动十八亿的资金,年回报率百分之三十三!

    而股市刨除新加入股票之外一年的整体涨幅是百分十一!

    比自然涨幅高三倍。

    今年,郑安泰手中的资金已经到了七十八亿。

    不过郑安泰也告诉了客户,自己手握的资金越来越多,不可能去买小股票了,买稍大的股票,年化利率就不一定有那么高了,甚至可能比整体的百分之十一低都可能。

    但客户可不在乎。

    第一,客户们实际上自己在股市做不到平均百分之十一的涨幅(废话,否则霍海和刘彻赚什么)。

    第二,郑安泰连续两年的交割数据太好看了。

    而今年,郑安泰不只是自己带着几个小马仔在做郑氏基金,而且还招募了众多数学学得好的新学人才,跟他学习金融学。

    真要说的话,郑安泰现在,还真就是大汉股神。

    大汉股神针对霍海的言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因为市场上有一万的产物而钱有一万二,就说钱贬值了百分之十七,绝对是错的。”

    “道理很简单,市场上有一万纸币,能刺激所有劳动者制造出了一万价值的物品。那么百分之二十这种幅度的纸币涨幅,实际上是能激发潜藏的劳动力来制造百分之二十的产物的。”

    “大汉的劳动力市场是新开发的,潜力还很大,一年增加百分之二十的纸币算什么,根据股市的情况看,最近几年,股市涨幅都在百分之十以上,而新增的公司的股值在百分之四十以上。”

    “换句话说,实际上朝廷应该每年多搞出百分之五十的货币,否则就是不称职,就是被印钱的速度拖慢了经济的发展。”

    “目前来看,很明显,大汉就是因为铜钱制造太过于缓慢了,以至于制钱制不过来了,才需要纸币。”

    “至于大司农说的拭目以待,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海外发现了大量的贵金属矿山,纯度特别高的金银铜甚至一些科研金属都有发现,这些金属正在开采即将运回来了吧。”

    大汉日报的记者奇怪的提问:“您怎么知道?”

    郑安泰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其实是你们告诉我的,你们大汉日报的报纸上,公布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普通人看一眼就把重要信息给过滤掉了。”

    “而我,从中抓取了重要信息。”

    “比如,我就发现去年四月开始大汉增加了去往中美洲的船,算时间的话,他们大概是六月到九月能够回到大汉,巧合的是,从去年八月开始,鲁国齐国等靠近千乘近的地方,铜灯铜碗开始降价了。”

    “甚至大汉日报把百姓开始用贵族使用的铜烧烤炉,当做趣闻来报道。”

    “而千乘附近又没有铜矿,就连新产铜的蜀郡嘉州都没有做到普通人用铜炉,千乘怎么做得到?”

    “答案不是不言而喻吗,千乘是运输码头,从海外运回了铜呗。”

    “我再继续观察相似的新闻,发现千乘那边,金,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跌价,所以……”

    “是你们告诉了我这一切。”

    记者也没客气,把这些都刊载在了新闻上。

    读者看完后,立刻意识到了,超发可能并不是什么坏事,而超发的数额,是要看经济情况的。

    简单来说,超发有可能是提前把钞票数量提升到了适合市场的程度,而不是随便瞎印。

    如果不印,反而会出事!

    而郑安泰说新闻中隐藏着海外挖铜的信息时,很多人再去思考,才发现,今年以来,铜制品变多了。

    好家伙,自己后知后觉,买铜器买贵了!

    但是!钱本身也是铜的啊,买贵了这说法又有点怪!

    转而,大家一思考,才发现,自己生活中其实没有把铜和铜钱锚定在一起已经很久了。

    自己早就没把铜当钱,也没有把钱认为一定是铜了。

    和郑安泰分析的一样,几天后,股市的几家铜业股价开始下跌了,相应的沿海仓储和沿海航运的股份再次涨价。

    再然后就传回了惊天的消息。

    千乘那边,正在分红,一家隶属于朝廷,隶属于陛下,但产值超级高的航运公司,直接给下属分派了十八个月的薪水,作为奖励!

    这又证实了贵金属从美洲运回的消息。

    这还不够直接,依旧很多人不相信。

    但是,大汉日报又过了三天,就刊登出了一船海外铜银被运回长安的消息。

    与此同时,宛城日报刊载新闻,说南海刺史部的军队,在南方海岛上,发展当地普通土人做矿工,挖了大批的红铜回长安。

    因为特别适合做锅炉,可能接下来长安家家户户都真正的要用上暖气了。

    之前有些房子还没有呢,现在价格一在跌的话,肯定很多人要安装暖气片的。

    大家猛然间发现,由于海外往回运送铜,所以,铜和铜钱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铜钱现在是只有朝廷铸造的五铢钱,还有以前的三铢钱,才能当做钱使用。

    而现在,同样重量的五铢钱,能够购买到一点五倍的铜制品了!

    如果不看制品,只看铜原料,几乎能买两倍!

    人家运输公司说了,你要是想要屯铜当钱,你要多少,他有多少。

    这一切无不说明,铜钱和铜,是两回事。

    以前铜可能比铜钱贵,因为铜钱可以造假。

    现在铜远比铜钱便宜,因为产量大!

    而铜钱的工艺也在提升,现在的钱,越来越难仿制了,铜钱的价值似乎不止体现在金属上,也体现在工艺上。

    大家开始接受这一点。

    世道变了。

    钱不再是铜了。

    而这个时候,大量的贵族清楚这一切是什么原因。

    这分明是霍海故意的!

    北美已经被找到五年了,如果要开矿,五年前就开回来了,为什么是现在?

    分明是挖矿后屯在海外,一直没运回来,等的就是今天。

    这是一个阴谋。

    不对,这是个阳谋。

    如果谁想要铜钱,此时就掏欠条去兑换。

    那霍海那边,刘彻那边,就会开足了马力制造铜钱。

    制造价格,只是铜钱本身价值的一半。

    如果谁去大规模兑换,就等于自己的资产要缩水一半。

    虽然……兑换是能兑换的,霍氏银行会兑换。

    但万一霍氏银行突然宣布不兑换了,或者不对他们这些挤兑的兑换了,怎么办?

    几个大贵族聚在一起。

    为首的是曹襄。

    曹襄叹了一口气:“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了,霍海,或者说陛下,在海外屯了一批铜,现在我们要是去兑换,一定可以兑换到钱,但现在铜的价值只有以前的一半了,我们兑换之后要亏一半。”

    “如果你们不服气,那我就只能带你们一起去兑换。”

    “就算能扰乱大汉货币市场,发泄一下,但是不久之后就会被抚平。”

    “如果你们服了,那我们就放弃对抗,接受这一切。”

    曹襄其实不想和霍海为敌,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自己的资产随时都有可能被纸币政策威胁。

    但,如果要发动反击,自己的人不够!

    ————

    求月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