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章)重油蒸汽机皮卡 (第2/3页)
如果争斗只存在于规则之内,存在于底线之上,那么世间万物的一切,都是很好说的,大不了现在制定一个规则,大家不要踏出去,也就完事儿了。
但问题是。
没有经历过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人,绝不可能守住底线。
到时候,一个破坏底线而获利的人出现,就会带着一群人破坏底线。
这样的人大规模出现,会迅速带着社会下坠。
历史反复证明过这一件事情。
为什么唐以后的人那么讲道德?真的是科举导致儒家必学所以才讲道德?
那只是表象。
真相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如果没有底线,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绝大部分人就算自己吃亏,也不想去踏过底线,造成社会崩塌。
有了这样的全民共识之后,才迎来了一个有秩序的社会。
而现在的问题是。
霍海没办法凭空变出三国晋南北朝的历史。
所以,霍海根本没法相信制度进步这个概念。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
贵族生的孩子,有好有坏。
而商人,却是越坏的人爬的越快。
这意味着,看起来更好的资本制度其实远比封建制更坏。
这个简单的道理,已经由米国给表演过三次了。
其他国家?不好意思其他国家还没到世界霸主的地位,根本不可能形成无外力影响的成熟社会完成这个等级的道德实验。
当然,霍海也不真的完全信任封建制度,所以,霍海有自己的打算。
但至少,选项里没有把权力直接交接给商人这一条。
为什么不能直接给商人,霍海在伐南越时也已经表演过了。
他们连国都能卖,还有什么是不能卖的?卖点儿人、买点儿道德,有算得了什么?
蒋不疑知道,武侯深究的事情,自己是想不通的。
“大人,咱们现在去哪儿?”
要是换做以前,霍海根本不会出门,在霍府就把事情给解决了,然后把游标卡尺丢给研究院,让他们研究去。
但是现在,霍海必须亲自来研究院。
原因也简单,人就是喜欢跟风。
要做一件事情,不需要去说什么,只需要以身作则就行。
当初董偃和皇帝关系最好,他天天玩儿什么,贵族们就天天玩儿什么。
刘彻当初喜欢打猎,大家就都喜欢打猎。
后来长安城的人都跟着卫青,卫青这个人实在是太无聊了,长安也无聊了一段时间。
然后霍去病站出来后,他的爱好就成了长安城的爱好。
现在是霍海。
霍海现在时不时就视察学校,研究院,医馆,这些问题,其他人自然也是争相模仿。
这些人随便从手里抠一点出去,就能把教育给办起来了。
霍海现在已经在做全国的教育计划了,不过现在还没有公布,但大家也都知道霍海想要整这个,所以实际上已经在各地都学上了。
最近各地都在建立小学中学,为的就是在霍海的新制度推出时,就脱颖而出上报纸。
霍海思索了一下:“去蒸汽机研究所。”
本来霍海是准备给蒋不疑说去大吃一顿的。
毕竟当初辣椒送回来后,葛三马不停蹄船不离火的给霍海送到了南越。
当时霍海就把辣椒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送去了蜀郡和夜郎,一部分送往了南越以北,让两个地方种植辣椒,同时又让葛三在齐郡那边种植辣椒。
这两年过去后,辣椒产量上来了,最喜欢赶时髦的长安人听说霍海喜欢吃辣椒,都吃上了。
现在长安辣的东西不少。
但……逆天的是,至今为止喜欢吃辣椒的霍海,自己本人,还没在大汉吃过一顿辣的!
如果南越粤来酒家大厨那个一个辣椒节的汤不算辣菜的话。
所以霍海早就想大吃一顿了。
不过又想到既然来都来研究院了,干脆多视察一下。
特别是之前看报告公文,看到了个什么‘柴油蒸汽机’,这个逆天玩意儿的出现仿佛和前世工业革命时期走的路完全不同。
为什么不同也简单。
当初英格兰人少,所以需要额外动力,于是出现了蒸汽机。
但是很快他们就失去了革新的动力,所以煤炭蒸汽机不停的演化,但是没有什么质变。
而内燃机的出现,迅速淘汰了蒸汽机。
实际上蒸汽机是可以小型化的,只要用柴油甚至重油作为蒸汽机燃料,未必不能革新蒸汽机的体型。
咋子电机出来之前,内燃机出来之前,就可以对火车动力形成改革。
为什么需要这个改革?
因为匈奴公司在丁零人旧地发现了地表石油!
霍海也对应不上那个地方是后世西伯利亚的哪儿,反正西伯利亚到处都是油田,有临近地表的石油也正常。
但是这石油能做什么呢?
让他们在那边发展炼油?
霍海觉得还是建立一条铁路,往回送,比较好。
这铁路如果烧煤送油,那效率太低,而且一路上还得海量的人去挖煤,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如果能发明出烧重油的柴油甚至重油的蒸汽机,那问题就真的解决了。
到时候开采然后制造四种种东西,沥青卷,轻质油,重油,炭黑。
然后烧重油,把其他三种东西给运送回大汉。
再进一步研究,制作工业产品。
这样一来,既不污染环境,又能给不愿意挪地方的丁零人找个活儿做,又能弥补大汉内部没有地表(浅层)油田的问题。
这个事情不急,那边修铁路很慢,匈奴公司会把利润中很大一部分砸进去这条铁路。
同时铁路旁边顺便可以植树,阻挡荒漠化进程。
等铁路修好的时候,烧重油的蒸汽机也就搞好了。
等内燃机发明后,重油也不浪费,从那边岔一条路去北平,到津武湾,到时候把重油作为船用燃料。
本来重油这玩意儿,在前世也就是船用的,但是现在大汉总不能专门生产铁罐子来储存没用的重油吧?
再说普通家庭也不用这玩意儿,用个煤油炉就逆天了,工厂用个汽油气化炉也就逆天了。
所以,这个重油蒸汽机能不能做成,还真挺重要的。
其实,这是霍海的知识盲区了。
事实上,在前世,美德等国就有过重油蒸汽机车,德那边是有一批燃煤的车,改造成了烧重油的。
后来燃油机车出现后,这批烧重油的蒸汽机车又改回了烧炭,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才退役。
其实对于美德来说以他们产煤的区域分布和产量,居然能出现重油蒸汽机车,已经说明了蒸汽机车的优越性了。
特别是牵引力和爬坡时特别牛逼。
不过,大汉目前的重油蒸汽机,还真就是科技树点歪了。
或者说……也许没点歪,只是使用用途不同。
目前,研究院正在研究用烧重油的方法,缩小蒸汽机大小,来制造出适合在路上开的真正的汽车!
之前霍海大婚时使用的蒸汽机车,实在是太庞大了,其实就是几个缩小版火车头在陆地上开。
光是橡胶使用量,就着不住。
要不是杜仲胶的使用已经有些年头了,让混合橡胶强度直接超过前世七十年代的橡胶,否则那火车头都开不起来。
而现在他们设计的东西,就是一款长六米,高不到两米,宽不到两米的车!
真正的汽车!
霍海的车来到,早就有看到的人去通风报信了。
霍海刚刚进入院子,黄角就笑嘿嘿上前了。
黄角以前是厨子,后来参与了蒸汽机的研发,成为了这个样业内的翘楚,接连参与了四百吨明轮船和千吨螺旋桨船的研发。
不过那边的研发进入了相持阶段,三年过去了,船钢试验始终没有完成,所以黄角就从千乘回到了长安。
回来后的黄角,在蒸汽机研究所当所长。
霍海看到黄角笑嘿嘿那摸样,就知道他要‘献宝’了。
黄角拱手:“大司农,里面请!”
进入这个院落后,里面明显和别的地方不同。
这儿隔墙又厚又高,但不怎么封顶。
明显是害怕研究的各种能源爆炸后横着炸引发连环爆炸。
所以要爆对天爆。
导致这儿跟个迷宫似的。
黄角当然知道霍海来看什么的了,但故意带路绕路,带着霍海去看别的成果。
进入第一个成果前,黄角的学生已经迎出来了。
虽然一年要看上万次这种崇拜自己的眼神,但是霍海常看常新。
进入里面,黄角指着一个中间是圆柱体,两头是椭圆形的钢罐子:“武侯您虽然厉害,但肯定不知道这是什么。”
霍海:“哦,让我猜猜。”
“是不是你们发现煤加热时混了水,会产生一种混合多种物质但可以燃烧的气体。这种煤气可以燃烧还很方便,不用像柴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