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七二章 自行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七二章 自行车 (第2/3页)

    不过,在去扶桑之前,他觉得应该先把国内端的报纸搞定。

    到时候定好发布时间之后,几个地方的报纸一起发力。

    而国内最大最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当属《华民日报》莫属。

    《华民日报》可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机构,那上面说的,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几乎就是圣旨。

    沈光林的侧重点不是在于国内对它的看法,而是这份报纸的国际影响力。

    毕竟,华民日报是面向全球发型的大型报纸,很多国家都会订购。

    华民日报作为新闻类的报纸,而要想刊登上自己科技类的文章,而且还是颇有专业性质的论文,很难。

    不找关系是不可能的。

    可是,谁能办的到呢?

    沈光林认识的人里恐怕只有老李了。

    老李不是李蓉的爸爸,而是李蓉的爷爷。

    这件事情恐怕只能去劳烦他了,李所长的底蕴都差了些。

    怎么去找老爷子呢?

    主动上门是不可能的,对方也不得答应。

    如果,那位“便宜奶奶”苏慧清能够敲敲边鼓,或者李办的管家“便宜舅爷爷”苏灿能够帮忙使使劲,这件事情都好办许多。

    就目前阶段他们之间的这个关系,真的有点难办了。

    沈光林甚至做了不能在国内登报的打算,不过还是尽力去争取一下。

    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主动出击。

    这件事还需要好好的规划一下。

    这条,沈光林又在和张鹏聊人生谈理想。

    两个人讨论的大部分是养殖场建设的事情,沈光林话题一转:“张叔,要不要出口恶气,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什么出恶气,怎么个出法?找谁?”

    这没头没尾莫名其妙的。

    “关于那姐弟俩的,我想到了一个主义。”

    张鹏秒懂:“好啊。”

    看来,大家是有共同利益的。

    这个事情沈光林不能出面,张鹏也不能出面,只能老太太能。

    就用老太太的名义,就说自己是来讨债的。

    她手里确实有这么一张借条,是民国时期的,内容是当年李老爷子借走了家里的47斤半黄金。

    这位老爷子真可以说是舍家卫国的典范了。

    当时的一斤是旧称,16讲,换算成克可是596克。

    以当前660美元一盎司的国际金价计算,即使按照1:1.5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也要一百多万。

    这还不考虑几十年的利息呢,问题李老头借钱就不说了,就连上面做保的见证人也还活着呢。

    这确实是事实,被借款的对象就是李蓉的亲奶奶和这位老太太。

    老爷子没想过要还,根本意思就是捐献,但是,苦主来要钱不是应该的嘛。

    李爷子都不知道老太太来京城的事,不然,指不定怎么糟心呢。

    李办的大管家苏灿收到一封催款函,吓了一大跳。

    侧面找老爷子求证一下,似乎真有这事儿,老爷子的说法是他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给了组织。

    老爷子没说给两位夫人写过借条这回事,不过,没说不代表不存在。

    再一看借条,竟然还是复印件,他顿时明白,这件事难办了。

    如果钱比较少,他都能做主给还上,可是一百多万呢,都够枪毙几回了。

    这个年代的人,做事往往简单而粗暴。

    这件事不用猜,幕后黑手肯定是那个姓沈的,他这是找死!

    苏灿也没请示夫人,叫了警卫班的人,开上吉普车就直奔京城大学而去。

    不禁暗暗生气,这小崽子,誓必捉了他严加惩处。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真是活腻歪了。

    沈光林确实大意了,没考虑时代背景,也没想到苏灿做事会这么野蛮。

    也幸亏,来捉他这天他正在实验室,没在学校。

    苏灿一行人在京城大学并没有捉到人,但是大家都被这个阵仗吓到了。

    沈老师这是怎么了,还要出动军队来抓他,竟然还是“李办”的人。

    得知沈光林在实验室,一行人又急匆匆的赶出来。

    但是,等他们到了实验室门口,却被人拦住了。

    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你们都敢拦?

    确实敢拦。

    你有枪,我也有。

    守门的可是兵工所的专职安保人员,也是在职军人。

    因为沈光林还肩负着研发任务呢,他们派几个人保护军事要地也是应该。

    其实是沈光林在实验室接到电话了,是学校打来的,他紧急让门口的守卫士兵做一下拦截。

    这个时候他不得不后怕了,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

    幸亏门口有人值守,还是兵工所的战士,不然自己就真的被他们给捉走了。

    以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