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烟外出拳,缔造帝国 (第3/3页)
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确定了这个股权比例以后,这个公司就准备成立了,按出资股份多少的顺序在大会上发言。第一个发言的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电力部主任,第二个发言的是“红塔”的代表。不过,为这个事情,电力局朱局长一直耿耿于怀。他对“红塔”的代表说:“我是电力局局长,代表云南,你代表谁啊?”本来是确定他当董事长,后来他一生气,说他不当了,叫了一个副总来当。这个局长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是他们当时的观念就是如此。
“红塔”之后进入了大黑山电站,在和电力局签署了“一揽子”协议之后,算是真正踏入了电力投资的核心地带,并相继进入了阳宗海电厂和曲靖电厂。
在澜沧江水系,这个公司规划了13级电站,“红塔”自始至终是其重要成员。但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在褚时健遭遇牢狱之灾后,后任者不断割让、削弱“红塔”的电力板块。今天的红塔集团,只持有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12.6%的股权,不再具有褚时健开创时期的雄心,不过他们持有的资产净值仍然高达数百亿元。
在投资电力的同时,褚时健也在谋划着修建昆明到玉溪的高速公路,这是云南省第一条真正的高速公路。不过,如果从纯投资的角度看,这不一定是褚时健的兴趣所在。这条路是他经常进进出出跑项目的路,一百多千米经常要跑四五个小时。听说昆明到曲靖建的一小段高速公路通车了,褚时健叫上司机直奔过去跑了一趟,回来就做出决定:建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昆明到玉溪的高速公路。这条公路投资了25个亿,是云南目前质量最好、投资收益最高的一条高速公路。它秉承了褚时健一贯的追求质量的原则,投入使用将近15年之久,才有了第一次大的修补。现在,它每年带来的净利润高达五六亿元。
红塔集团“谋局”:金融
1995年,“红塔”踏进金融领域。
这是一个多少有点儿意外的消息,前身为北京首钢的财务公司的华夏银行,正和国内一批同类性质的超大型国企的财务公司一样,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通过股改成为一家股份制银行,参与到中国越来越大、越来越诱人的金融盘子的竞争中来。
他们找到了“红塔”,希望“红塔”能够参与到这家股份制银行的组建中来。
褚时健知道这是一个不借的机会,在和黄某某、刘会疆商量之后,定下了两条原则:第一,“红塔”必须占有足够多的股份,这个股份能够保证“红塔”在董事会里面有发言权、有席位,这是基本的要求;第二,“红塔”必须是发起人,不接受其他形式。
在条件得到满足后,谈判代表打电话回来汇报,要求一周内必须打入5.4亿元的投资款,褚时健立即就同意了,并马上安排财务办理。前后三天,红塔集团就成了华夏银行的第三大股东。这是他们进入金融领域的开始。
褚时健领导时期的“红塔”投资,对机会的反应是果断而迅速的,在入股大朝山水电站的时候,当他们提的三个条件得到答应,谈判代表也是给褚时健电话汇报,几十亿的投资几分钟就决定了,机会抓住了。
随之,“红塔”加快了金融投资布局的步伐,进入的银行有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富滇银行和玉溪市商业银行,并几乎在这些银行都取得了董事席位。
他们接着进入的是保险和证券领域,华泰保险和太平洋保险是“红塔”最早涉足的两家保险公司,而国信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则是“红塔”较早入股的证券公司。在此之后,又作为第一大股东组建了红塔证券。在银行、保险、证券领域,“红塔”差不多手握10家公司。
在金融布局的过程中,“红塔”旗下的两家公司——红塔兴业和红塔创新,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两家公司一家专注于风投业务,一家专注于股票市场,他们先后控股、参股了很多公司,并把近30家公司送入资本市场。
关于金融布局的规划,红塔集团当时的计划是:第一步选择参股,确保每个行业有数家参股公司;第二步是在每个行业都有一家能取得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地位的公司;第三步是成立一个中国最具实力的金融控股集团。
红塔集团的金融集团化布局,比国内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早,这并非是因为褚时健懂金融,而是因为他有非常宽广的视野和战略格局。最后虽然没能成为一个“帝国”,但在市值最高的时候,红塔集团的金融资产也接近1000亿元。
褚时健入狱后,“红塔”投资在烟草配套板块、电力板块、交通板块、金融板块之外又拓展了医药板块,“红塔”控股云南白药和昆明制药,谋划成立云南医药集团,他们策划了上海制药和华南制药的收购(两家公司都已拟定合同,最后被叫停)。按他们最初的梦想,“红塔”握有的将是长江以南的中国制药业。但褚时健入狱之后的局面已今非昔比,没有人来支持完成他们的梦想。褚时健入狱两三年后,“红塔”在烟外的投资遭到了整体压制。一位负责红塔投资的领导人感叹:“我只能这样说,如果不是停滞了这十多年,现在应该是几千亿、近万亿了,而不会是今天的局面,‘红塔’本来是最强的。”他认为,如果褚时健没有出事,“我们再像从前那样走十年,我们一定是全国最大的控股公司,一定是!”
时至今日,褚时健布下的烟外出拳,虽然未能完成他们从烟草帝国到电力帝国再到金融帝国、医药帝国的最初梦想,但他们拥有的烟外净资产已经远远超过了1000亿元,投资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不过,红塔集团的烟外投资至今都没有在内部得到足够的承认,褚时健之后的领导人,多满足于烟草带来的现实利益,而不是抱持更大的振兴民族工业的宏愿。也许他们认为,即使烟外投资做得再成功,他们也花不到这个钱。所以,很多曾为红塔投资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也只能处在红塔集团决策层的边缘位置。
作为褚时健领导下开创“红塔”烟外事业的重要成员,刘会疆认为,褚时健的独特魅力在于让人无可拒绝地相信他,和他在一起工作有一种特殊的安全感,让人不会惧怕失败,和他一起工作,就会相信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