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仓储建设紧跟上,丰年储备防荒春 (第2/3页)
在长安郊外,一片开阔的高地上,数十名工匠正在忙碌地施工。这里将建造一座大型的中央粮仓,用于储存长安及周边地区的粮食。工匠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挖掘地基,有的搬运砖石,有的搭建框架。
工地上,一位年轻的工匠满头大汗,却干劲十足。他一边搬运着砖石,一边对身旁的工友说道:“这可是为咱们大唐百姓储存粮食的粮仓,咱们可得好好干,不能有半点马虎。”
工友点头表示赞同:“那是自然,陛下如此重视仓储建设,我们更要尽心尽力。”
在建造过程中,工部的官员们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监督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他们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除了中央粮仓,各地也纷纷兴建地方粮仓。在江南鱼米之乡,一座座粮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粮仓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设计巧妙,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在扬州,新建的粮仓采用了独特的通风系统。仓房内安装了多扇通风窗,能够根据天气变化自动调节通风量,保持仓内空气流通,防止粮食发热变质。
“这通风系统可真是巧妙,有了它,我们储存的粮食就更安全了。” 扬州的一位仓库管理员赞叹道。
随着仓储设施的陆续建成,粮食储备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年秋收之后,各地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粮仓。户部制定了严格的粮食入库标准,对粮食的质量、湿度等进行严格检测,只有符合标准的粮食才能入库储存。
在洛阳的一座粮仓前,农民们推着装满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