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五章故潮信盈虚因月(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五章故潮信盈虚因月(三) (第2/3页)

未完,请翻页)

    了他们从白山黑水之中走出来的那一股气,一股战天斗地蛮荒之气。

    他们有时候也承认自己野蛮。

    可野蛮能够让他们取得胜利,现在是不也满了,胜利似乎也随之而远去。

    被要求,待在屋子里那也不要去的那些汉八旗的人,包括被皇太极带出关外的黄立极等等。

    在第一时间听到这些隐秘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盛京出现了另外一个崇祯,另一个对于儒学也很是仇视的皇帝。

    他们还不明白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可知道一点,要是自己不做出一点挣扎的话,绝对比在关内,崇祯手下的工程队中更加队伍凄惨。

    毕竟在工程队虽然干活,可到底是有吃有喝,下雨,下雪,风暴天气,还是不会被赶出去做工的。

    而盛京就不同。

    人家管你这么多,只要还能够喘气,那就必须起来做事。

    虽然来到这里的时间很短,最多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可看到的,听到的,无不说明此地不是一个好地方。

    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活着,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算下来,他们也算是长寿了,每一个人,都多活了“几百岁不等”。

    有人看不破其中的奥秘,在恐慌着,可也有人心中知道,这么做只是皇太极下意识的一种决定。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手不知这样的诱惑,从而选择了儒学。

    他就不信皇太极看不出其中的好处。

    只要皇太极心动了,那么他们就绝对会是最安全的一群人。

    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等,虽然被限制在了各自的院子里,可还是有着自己的某些小手段,所以消息的灵通,还是没有多少阻碍。

    鲍承先山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清朝初年著名大臣、谋士。鲍承先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命八年(1623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

    一开始随着随皇太极攻打喜峰口,败退之后,又随着代善他们一路从高台堡,前屯,一直打破了山海关,进入了大明京师脚下,对明朝京师顺天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最后因为估计错误了大明火枪兵的犀利,从而败北从马兰峪退了回去。

    可也以为这一次一路上收服了不少的大明罪臣,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随后又参与反间计诛杀袁崇焕。

    让大明的皇帝,和边军不合,从而让他们多获得一点利益。

    结果就是崇祯还没有出手,袁崇焕却自己被吓得从宁锦防线上,转移的到了更偏远的皮岛。

    看起来是计策成功了,可接下来洪承畴接手了大明的整个防线之后。

    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清,就跟着难受了。

    一次大凌河堡的战役,就打的莽古尔泰缩在广宁不在出城,就很能说明如今大明的强大。

    虽然各种策略运用的很熟练,也达到了他自己身的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可这些奴隶还是被皇太极看在了眼中,随后就被收为了文馆。

    在随后文院改为内三院,鲍承先被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

    他进入文院迟了宁完我、范文程一步,在如今的内三院中的排名也就靠后了一点。

    此时忽然接到了宁完我和范文程的书信,不由的一怔。

    书信是以一种很特别的形式传递的。

    一本唐诗,一窜数字。

    这种传递方法,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而是原本就流传甚久的一种办法,算不上多新奇。

    鲍承先看过之后,也给出了一串数字,让送信的人,送回到宁完我他们的手中。

    “皇太极,就看你忍不忍得住这样的诱惑了。”

    隐秘的屋内,只待了一小会,就走了出来,他们这些汉八旗的人,每时每刻都要在满人的监视之下。

    脱离视线的次数,和时间不能太长。

    不然就会发出警告,交代这段时间的所有详细的过程,一旦交代的不清不楚,那么就要让皇上亲自评判了。

    结果不用多说。

    自己在朝堂之上的位置,肯定会被人代替,如今来到盛京的儒生们可是很多的。

    别看一个个做事都很脑残。

    可要是攻讦起自己人来,手段可是花样百出,而且还会让你心服口服,不服都不行,毕竟人家在大明做大臣的时候,可就是玩这个的。

    宁完我和范文程在朝堂之上可是不对付,可下了朝堂,在隐秘的情况下,两人的利益却是一致的。

    想要保住自

    (本章未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