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章万水归阴(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章万水归阴(十) (第2/3页)

的戏剧性就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

    崇祯的到来,许多东西都已经快要面目全非了,很多时候崇祯都还以为因为自己,大明的各种灾害都能少一些。

    后来发现,一点没少不说,还增加了不少。

    原因不外乎就是,在历史上的一些灾害,都是地方上能压住就压住,只有压不住了才会上报朝廷。

    当然一般情况下,上报朝廷的不是大的了不起的大事。

    就是小的风一吹就没有了的小事。

    前者是自己兜不住,无论如何仕途都不保才会说出去,以此来减少自己的罪责。

    而后者则是为了夸大自己的功绩,还能够向朝廷要一点银子,一举数得是这个时代的所有官员们最喜欢的。

    “都是忠良之后啊,他在锦衣卫做的怎么样?”

    崇祯若有所思,他已经把朝堂换了两遍了,某些角落里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

    不过这些现在已经影响不到他了。

    只需要大明的大势,还在他的掌握之中,别人就别想跳出去搅风搅雨,只是这个杨鹤,和西安府的那个杨鹤是不是一回事,他心中闪过了一个念头,瞬间有开解了。

    肯定不是一个人,重名重姓的简直不要太多,首先年纪和做事的方法都不一样,哪有说明不是同一个人。

    “是个人才,干的也还不错。”

    骆养性有问必答。

    “沈有容的儿子们,有几个有出息的没有?”

    崇祯发现既然人家女儿混的好了,自己就不应该打扰。

    “沈寿岳昨年的进士,刚刚跟着陆鸿轩他们去湖广赈灾去了,现任罗田知县。”

    骆养性显然有着准备,不假思索的就说出了出处。

    “沈寿崇武力勇猛,现在正在军中服役,应该已经官至尉长了,算起来是在卢象升卢将军的麾下。”

    “沈寿峣昨年已经考进了皇家军事学院,现在已经进学一年了。”

    崇祯听得有点发懵。

    他发现沈家的人当真了不起,虽不知道沈有容好友多少的子女,可看样子都没有一个混的差的。

    只要给这些人一点机会,都是能够一朝同风起的大鹏,展翅在天啊。

    “好了,朕知道了,待会记得提醒我,等晁刚来了就让他给卢象升去一封信,看他是不是舍得把自己的手下派往宣府镇做镇守?”

    崇祯觉得卢象升应该是愿意的。

    毕竟这一场大战,他可是什么都没有落下,有个手下去给他挣个脸面,也还不错。

    “对了,还得要一个宣府镇的知县,县丞,主薄这些人选,不知道长庚可有推荐的?”

    军事力量已经解决了。

    现在就要一些文臣去治理了,李长庚瞧着皇上是不打算让边军统管一切事务。

    就像是辽东一样,军队是有的,可也派了一位马懋才去搞民生。

    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让其中一家独大了。

    “臣觉得,杨嗣昌还不错,虽然是前朝进士,可他编撰的《地官集》二十卷还是不错的。”

    李长庚立刻就选出了一个人。

    当年杨鹤被魏忠贤罢官,返乡与杨嗣昌一起隐居,也就自己的孙子在京师遇到了一个女子需要成亲,一家人才来到了京师暂居。

    说起《地官集》崇祯忽然脑子里就有了印象。

    似乎这样的书籍,他之前还读过,觉得还挺满意的。

    实际上还是原来的崇祯还未登基时,就看过杨嗣昌的《地官集》等书,赞叹杨嗣昌的才能。

    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的话,现在杨鹤、杨嗣昌父子已经先后被起用了。

    杨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参政,而他的父亲杨鹤也会在今年,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流寇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

    “那就他了。”

    有了好印象,崇祯也就不做权衡了。

    朝堂之上就这点人,放出去几个,剩下的人就得吃力很多。

    “其他的人选,你看着办。”

    定下了主要人选,崇祯也就不再纠结旁末节支,只要监察到位,审计跟上,还有谁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作案。

    真当工程队不杀人,就是个好去处?

    三两下就定下了宣府镇的所有官职人员,让史可法瞧得目瞪口呆,这个和他听说过的朝堂吵闹可不一样。

    要知道,若是以前,这样的官员任职。

    不吵个一两个月,是绝对不会罢休的,那会像现在这么简单。

    崇祯放下了手中关于袁可立的资料,琢磨着,在他的印象之中,刚刚登基那一会,此人还是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