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万水归阴(七) (第3/3页)
页)
李长庚仿佛是有话要说,几次张嘴都没有说出口。
随即自我安慰道:皇上都不怕,老臣怕什么,高迎祥已经死了,不过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就算当兵,没有本事一样难出头。
“晁刚,你去给几位将军去信,看看辽东沿海地带,都要派谁去收复,商讨好了给朕一个名单。”
如今的辽东,已经打得建奴们毫无还手之力。
沿海的地带,肯定是要拿回来。
要是以前,不知多少人都会劝阻着皇上,不毛之地,没有任何的价值。
可现在已经没有人会这么做了。
没见到一个天津卫,半个山海关,就凭借着捕鱼都能够养活好几十万人吗?
要是有人再说那个地方是不毛之地,没有任何价值的话。
皇上绝对会第一个让他好好的见识一下,不毛之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晁刚明白,这是在给那些将军们的手下,一个可以立功的机会,虽然功劳不是很大,可只要有培养价值,就会立刻进入到皇上的视线当中。
本来崇祯还想着叫刘文秀过来商讨一下,辽东剩下的战役该怎么打。
可一连窜的事情发生之后,却发现自己手上的军队,似乎可以打得更自在一些,也算是为了以后,放出器自己能够更加的省心。
至于放到那个地方。
崇祯一时半会还没有想好。
“滔滔江水归大海,皇上一战打断了建奴南下的双腿,只需要稳定几年时间,就不会再有边患了。”
李长庚心中的喜悦,难以掩饰,让不知多少朝文武百官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忽然就在他任职期间解决了。
虽然不是他办到的,可也有他一点功劳不是。
史书上以后会怎么记载他不是很清楚,但绝对会有他的名字了。
“恭喜的还有点早,在等等看,按照王冲的消息,现在应该是已经拿下了宣府镇,那个地方也是需要官员管理的,不知谁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此时的文臣,崇祯看了一圈,居然只有李长庚一人。
“臣确实有一人推荐,就是此人是从南京逃出来的。”
李长庚心中一动,别以为高阳县藏着的几个人,他不知道,以前是没有时间理会,也没有必要去理会。
可现在宣府镇那个地方,需要的就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人。
如今的大明朝堂和各县,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剩下的一小部分还都是没多少见识的老百姓被硬生生的提拔起来的。
按照一些规定的手册上面执行公务没问题。
可到了复杂的地方,就要抓瞎了。
而且还是要面对蒙古人的地方,就算是发现了问题,朝廷想要及时的指点一二,都不会来的及。
“谁,说来听听。”
崇祯把朝堂上的所有人都过了一遍。
没发现有谁可以镇得住偏远地方的能臣,范景文,朱继祚不可以,其他各部的人才也都不行。
要是真有本事的话,崇祯还是舍得给出一个部长的职位的。
“袁可立,原本的登莱巡抚,如今正在高阳县这个小县城里给人做教书先生呢。”
李长庚说道这这个名字,让崇祯总局的耳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说过。
不过对于他这种不学无术的人,能够有点耳熟,那肯定是有过人的才华才对。
“去找找袁可立的生平。”
崇祯给骆养性了一个任务。
对于袁可立的过往,骆养性其实是有着更详细的资料的。
无论是谁在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上,知道离着竟是不远出的高阳县,来了这么一位猛人,都会多加关注的。
只要没事,一切都好说。
可要是有事的话,那都是掉脑袋的大事。
崇祯还不知道,这一次他要找的人是有多么的了不起,可以说,要是当年前两朝的红底,能够对袁可立信任有加的话。
大明也不至于到了崇祯的手中,会是一塌糊涂。
只能铤而走险的死中求活。
好在崇祯的运气不错,每一步都踏在了点子上,这才有了大明中兴的希望,也才有了道院,有了火枪兵无敌的威名。
骆养性领命出去。
关于袁可立的消息,可是有一个大箱子,他得好好的整理一番才能够送过来。
总不能让皇上,看资料看一个月吧。
要是那样的话,王冲在宣府镇一直回不来,非得把他给恨死不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