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一章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一章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五) (第2/3页)

也看不道几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别看了,总兵正在陪着孙将军呢,那有空来管这种闲事,快干活,干的好了今晚给你们加餐,要不然就通通饿着。”

    曹冠毫不客气的说道。

    张国维不知道此人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心中还想着要组织一批人好好的查账了,看看有多少人在阴奉阳违的做事,现在是赈灾,多耽搁一刻钟,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手脚却是麻利的走到了石块的旁边。

    伸出手和努力搬开石块的百姓们一起使劲。

    巨大的石块虽然沉重,可在人多的时候,还是能够很轻易的挪开的。

    石块底下没有压着什么,不要说是金银财宝了,就连一个尸体都没有。

    张国维看了看,发现自己判断错误了。

    而曹冠却是不满的嘟囔着:"石头就是石头,还骗人说里面有财宝,我信你个龟,糟老头坏的很。"

    其他人也都是忙乎了好一会,发现真的只是一块石头。

    不过搬开了这块石头,后面的清理工作也就快了起来。

    “你们的伙食,现在是怎么发放的?”

    对于给干活的人吃饱,是张国维最关心的事情,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真要节省,只需要把工期赶出来,不克扣粮食都有用。

    他做了一路的工程对于这一点认知,很有自信。

    “伙食挺好的,只要你能够吃得下,就可以可劲的吃,不浪费就好。”

    其中一人歇息了一下说道。

    干这种清理废墟的活,他觉得和给地主员外家干活都差不多。

    也就只有一些吝啬的人,才会抠门的省着给吃食,那样干出来的活能好?

    不过那是以前。

    现在大明四处都在遭灾,能够有一口汤喝就很不错了。

    能够遇到朝廷赈灾,给吃饱这种机会,谁还惦记别的。

    就是埋在废墟里的那些金银古董,他们都不会多看一眼,不能吃,要那玩意没有一点用。

    “还有鱼肉呢,话说我上一次尝到肉味,还是两年前。”

    另一人补充道。

    张国维知道那都是天津卫的船只,运来的海鲜。

    以此来补充赈灾救济的粮食不足问题。

    连续的旱灾,可是让雍州和冀州损失很大,也就最近两年的时间,刚好在粮食上能够达到收支平衡。

    要是在市场上流入一些海鲜的话。

    还会有盈余。

    而这也多亏了崇祯大力发展水利带来的好处,要不然别说赈灾了,就是给士兵们发粮饷,都都不一定能够买到吃食。

    “照我说,你们湖广这一带,应该不缺少粮食才对。”

    张国维经常能够在孙传庭的手上看到一些数据。

    都是在进入赈灾环节之后,原以为灾民多了,粮食不够用,可清理废墟的时候,淸着清者粮食就有了。

    不是湖广没粮。

    而是湖广的百姓们手中没粮,崇祯也没有从这些粮商们的手中买到多少粮食。

    “其实原来还好,当地人做雇工,不管是短工还是长工,不但能够吃饱饭,还能够赚到几个铜板,可后来就不行了。”

    一人坐在石块上低着头说道。

    在这一刻,他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

    “为何不行了?”

    张国维好奇的问道。

    在搭桥修路这一块他是行家,可对于市场上的变化,就是一窍不通。

    没有几个人会是全才。

    也只有把精力放在一个自己最凸出的位置上,才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

    “这个我知道,外来人口太多了,当地的富户们都多了一种选择,而且外来人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要的价钱很低,然后就形成了这个样子。”

    说话的是一位看样子快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他是当地人。

    也是长年给人做短工的,最能清楚感受到市场上的变化。

    要是崇祯听到此人的分析,肯定会二话不说给出两个字“内卷”。

    卷到最后,打工的人真的会一无所有。

    最后还要怪朝廷不及时救济于他们。

    实在是,自己硬生生的把市场给玩坏了,还嚷嚷着自己吃苦耐劳。

    “这样啊。”

    忽然间,张国维有些头痛,他想不明白其中到底是蕴藏着什么道理,只是凭借直觉,这件事情可以给李定国,或者李长庚去一封奏疏。

    让这些聪明人好好的也跟着他一样的头痛才好。

    此时。

    本来要走开的曹冠,突地发觉居然没人把他当回事,不由的心里不爽。

    “喂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