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 (第3/3页)
翻页)
人,不断的研究着东西。
“看看这个,马兰峪的高杰,说是要弄一种探照灯,能够方远距离的照射道路和敌情,试着看能不能做出来。”
崇祯挑着几封奏疏看着,里面都涉及到了一些技术性的东西。
制造出来很简单。
缺少的就是这种思路,而人的思路只要被打开,创造就在眼前。
徐光启有点为难。
琉璃灯盏他有办法制造,可这种定向的照射可就难了,边军打仗的那些人,就是喜欢给他们出难题。
他到现在,连动力器械的边都没有摸到。
一天到晚的都是在思考这个东西,那还有精力去管别的。
“很难吗?”
崇祯抬头诧异的问道。
这玩意不久是把镜子的反射原理,弄成喇叭状就行了吗,最多就是把火把换成油灯,简直不要太简单。
难道连这个道院的人都设计不出来?
他还记得,在不久前,玩了一手凸透镜点火的戏法,就是为了让道院的人,能在这上面多花尽心思。
多设计出来一些能够用得上的东西。
科学是系统的,也是一种特别的思考方式,崇祯给道院的人灌输的就是这个道理。
只是从那时,他就放下对道院的影响。
总觉得,一群自由的人。
一定不会让他失望,可看样子,是出现大问题了。
“很难,我想不出来,要怎么做才能够把灯光聚集在一起。”
徐光启抓了抓头皮。
会议室中,可不单单有内阁首辅,军政大臣,还有道院的一些主要人员,为的就是要能够及时的解决岁数可能出现技术上的新问题。
崇祯一言不发的看了徐光启良久。
然后拿着钢笔,在一张之上写写画画,很快一张简单的图纸就出现了。
“按照这个做试试,不成了再说其他的。”
崇祯很想缩减一些道院的开支,可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这种学院式的做法,在大明才刚刚开始。
他还年轻,能够等得到道院的成长。
来日方向,总会出现一些人才的。
徐光启接过图纸看了看,脸色不停的变化,一会苍白毫无血色,一会又发红发烫的仿佛受到了寒热病情的影响。
他算是看出来了。
自己毫无办法,却被皇上三两下就解决了。
似乎这样显得他们道院一无是处一般,仔细的想象,好像道院所有研究出来的成果,实际上都是在皇上的指点下,才迅速的完成的。
而独立完成的只有一个,还是因为算命,看相出名的阚玉树。
弄出来了一个软软的,白白的东西,被皇上命名为:硅胶。
除此之外,还真的没有了。
“对了,孙元化弄出来的火箭,现在如何了?”
奏疏上也有提到,要是能够有一种单人就能使用的火炮,发射出去,距离不要太远,只要能够在敌人的人群中发生爆炸就成。
而孙元化和刘汉研究的火箭,似乎就有着这样的性质。
“已经试射完成了,距离比火枪射程远,威力还挺大,完全可以代替火炮,可惜的都是一次性的火器。”
徐光启收敛心神,现在不是他想办法改变整个道院的时候。
要是应对不好皇上的提问,估计他想要制造的动力器械想法,就成了别人的了。
“傅通呢?他说的是要设计一套连发的枪械,现在弄得如何了?”
崇祯已经好久都没有见过这人了。
听说是娶了媳妇,现在孩子都已经怀上了,在京师还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山庄,一般情况下,很少在道院吃住。
“手枪造出来了两种,一个装弹夹的,可以连续填装六发纸弹,距离和威力差了火枪一筹,另一个是带转轮的,这个填装的纸弹就要少上一发,而且射击的距离很近,威力不大。”
徐光启是见过两种枪的设计的。
装备军队,带转轮的不行,可要是在巡捕司中使用的话,效果很好,也能够区别开来巡捕司和军队之间的区别。
“长枪呢?”
手枪解决了,长枪应该也没有问题才对。
“长枪是七发纸弹,这个也设计出来了,就是现在要全军替换的话,一时半会没有办法生产那么多。”
这个徐光启也那在手中测试过。
所有的火器,都得测试好了安全性,才能够投入军队使用。
不然总是爆堂,谁也受不了。
(本章完)
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