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五章年少万兜鍪(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七十五章年少万兜鍪(十一) (第2/3页)

    看完信的人,都是面无表情,会议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室当中也就越发的寂静,压抑的气氛,可以让任何不小心入内的人,点燃这个火药桶,然后“砰”的一下灰飞烟灭。

    李长庚内心也很绝望。

    他发现,自己刚刚看到的,要是不夸张的话,和现在的雍州,冀州都是两个世界。

    很难想象,南京的那一群人的脑子,都装的是什么玩意。

    布不赈灾便罢了。

    还要把灾民赶回去,没这样的水平,怎么爬到那么高的位置上的?

    难道就凭着两张嘴皮子,就能够混的风生水起?

    不但李长庚这么想,所有看过这份密信的人都这么想。

    “陆鸿轩的队伍,清理到什么地方了?咱们后备的官员跟不跟得上?”

    发火完毕,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此时他还想着,当时要是然个孙传庭率先清理扬州的话,那么这一次的地龙翻身,是不是损失就会减少很多。

    再者,自己的前世要是一个学霸的话。

    能够记住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历史能够精通的话,是不是能够提前让湖广地震中心的百姓进行迁移?

    这样的话,就算地震来临,也不过是震塌了一点建筑而已。

    只要人没事,一切都好说。

    可自己偏偏是个不学无术,啥也不是很懂的屌丝。

    这个不但限制了他让大明崛起的时间,更加让不少的百姓也跟着遭罪。

    自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

    回过头看看,全部都是在拾人牙慧,还做得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好。

    这就让崇祯内心郁闷了。

    “回皇上,经过了七天的急行军,已经到了南阳府一带。”

    骆养性知道事态严重,也是有好几天都没有回家了。

    对于情报上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上一次在南京那些湖南手上吃了亏,幸好最后他多下了点力气,在向南京那边渗透。

    要不然这次肯定抓瞎。

    “南阳府?还能再快吗?”

    崇祯试探的问了一句。

    讲道理,在这个时代,陆鸿轩带着的都是新兵,这样的行军速度已经很快了。

    要不是一路上有锦衣卫的人给带路,全部都是走的近道。

    现在应该还在某一个地方艰难的行进呢。

    骆养性为难的张了张嘴。

    半响没有出声,崇祯心中就明白,自己刚刚的要求确实不靠谱,在参谋们推演之后,得到的最快速度,差不对也就这样。

    就这还是一路上放弃了身上太多的累赘,才能够达到的。

    崇祯猜测,这些新兵身的弹药,应该大部分都扔在的原地,干粮也不会带的太多。

    而这种办法,并不是很安全。

    一旦发生战斗的话,不用想一定会惨烈的很。

    不是打不赢,而是牺牲的太多。

    “算了,朕就不催了,后勤的保障工作一定要做好。”

    崇祯伸手一拿,他忘记了自己已经摔了茶杯,习惯的喝茶动作,让手中一空,随即一怔,随即苦笑道:“也是昏了头了。”

    “皇上,这些工厂主们捐款的数额和人数都统计出来了。”

    眼见着崇祯心情不好,看到的,听到的,都没一个好消息。

    李长庚只有拿出目前唯一一个能够振奋人心的统计表出来。

    “出来了?”

    崇祯摆摆手道:“我就不用看了,把这些金元,全部购买成他们厂子里的商品,就按照市价购买,同时做好登记工作,等这次救灾结束,咱们在商量这些商人的问题。”

    捐款古来有之。

    不是为名,就是为利。

    崇祯对这种事情喜闻乐见,既不鼓励,也不禁止。

    良心要自己发现,才算是良心。

    被官府催着捐款,那都是什么事?

    受灾的百姓是百姓,那些商人们就不是了?

    做好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才是大明的官员们应该做的事情。

    李长庚对崇祯的反应有点不理解。

    在做的诸位也都一样的好奇,皇上是怎样的想法。

    按理说,这都是皇上领导有方,才会有阵站出来捐款,要是以前,谁愿意搭理这种破事。

    捐出去,也是落进了官老爷的腰包。

    和百姓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还有什么事情,都一个个的说出来。”

    崇祯看了一圈,见到张鹤鸣欲言又止,此人是现在低调的很,办的各种报刊也是最严谨,也最及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