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三章年少万兜鍪(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七十三章年少万兜鍪(九) (第2/3页)

  更比说后面的财富,折合成的金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要多看一眼,李长庚就要使劲的呼吸了,心跳的厉害,他都不知道大明需要收多长时间的税,才能够填补的了这么大的一个窟窿。

    建设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是要从一堆废墟当中重新建设,安置流民,消除伤痛,一件件事情,全部都是在付出,没有任何的进项。

    就连一直嚷嚷着要建造铁甲战舰的徐光启,如今也不吭声了。

    拨款应该能够要到。

    可现在最先要处理的就是流民的问题。

    历史上,不知道多少朝代,都是没有处理还流民,最后没了的。

    一扫六合的大秦,似乎也是因为如此,要不然那会有什么陈胜吴广。

    “晁刚,你训练出来的新兵现在有多少?”

    崇祯看了许久的地图,会议室也有人讨论了许久的方案。

    这些都是言之有物,可都是说的天灾,没有人说到人祸,似乎这个时代人,都是道德模范,永远都不会因为自己心中的贪婪做出不可饶恕的罪过。

    实际上都在悄悄的避开。

    不想用这一次的天灾,来考验人性。

    可作为皇帝,崇祯就不得不从最坏的可能入手。

    晁刚精神一振,以他对皇上的了解,这一次湖广那一方面,皇上因该是接着这一次天灾,不但要赈灾,还要把扬州一带全部清理干净。

    上一次派孙传庭去往衮州之前的方略,本来就是要先把扬州清理干净的。

    可因为棉花的缘故,只能率先对衮州下手。

    在崇祯开始问话晁刚的时候,所有人都停下了讨论,静静的等着自己的任务。

    “回皇上,如今已经训练出来了两万人,随时可以扩充到各个队伍当中,也可以重新成立一个编队。”

    一直以来,晁刚的募兵宫锁都没有停下过。

    如今从京师辐射到了周围的各县,也都建起了当地的募兵司,招收的人员虽然分散了,可一旦需要集合起来的数字。

    比他一个人专门在京师训练的人手都多。

    每三个月就能够新练出来一批士兵,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那就另立一支队伍,你觉得这支队伍交给谁去带领最合适?”

    队伍的建立,如今都是军部的事情,内阁是插不上手的。

    而代表军部的人,从坐在最前面的洪承畴,到最后面还没有离开京师的满桂,都是坐直了身子,等着自己的机会。

    洪承畴是要扩大自己的威望,而满桂则是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底下的一批小将官,也都是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

    崇祯自己也没有好的人选。

    洪承畴可以,可是洪承畴要是离开了冀州,那么冀州又要谁来主持军务?

    毕竟还管着边军,面对的就是皇太极和林丹汗这些猛人,随便一位尉长,被升任为将军,一开始根本就镇不住场子。

    若是被皇太极和林丹汗钻了空子。

    到时候大明的损失可就大了。

    另外卢象升也是可以的,只是他身处西安府,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哪怕是快马加鞭的送信去西安府。

    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所以启用新的将领,就是唯一的办法。

    面对大明内部,主场作战,而且是已经受灾了的地方,没有复杂的关系网,只需要参考参谋们弄出来的大致方针。

    就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

    就算是真的要打起来,在火枪兵无敌的威名之下,崇祯相信也能够很快的取得胜利。

    崇祯目光看向军部的那一排人。

    略过晁刚,崇祯需要晁刚继续训练士兵,不能轻易的动弹。

    在王冲的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对于王冲的军事素养崇祯是认可的,可是放走了王冲京师外面的卫武军谁来带领?

    卫武军的统领,必须要兵法精通,还要忠诚。

    这两样在大明一时半会很难找得出来。

    坐在王冲背后的陆鸿轩和许昌也想要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虽然一个守卫道院,一个需要临时出去保护需要保护的人。

    那也是功劳。

    可面对平定一州的军功,没有谁愿意放过,而且是一步登天的机会,只要做的好,扬州将军就非他莫属。

    虽然只是垫底的粉嫩新人。

    可毕竟也是走到了将军的行列,跨过了不知道多少人,都没有跨过的门槛。

    最后就是满桂,崇祯把满桂的定位,就是对战蒙古人的先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