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一章满眼风光北固楼(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二百三十一章满眼风光北固楼(五) (第1/3页)

    回想过往。

    孙传庭有理由相信,他们这样的军人能够活在这个时代是很幸福的。

    就是那些士兵们的福利问题,也不用人去费心的操劳,更不用在朝堂至上和那些文人们挣得面红耳赤。

    完了还要被人骂一句“丘八”。

    最后拿到的也不过三瓜两枣,塞牙缝都不够,说是军队,还不如说是叫花子团体来的更好一些。

    翻开历史,从武则天的大周结束之后,有哪一个朝代会对于军功这么看重?

    从不赏边功,到莫须有。

    最后再到离他视线最近的,南征北战,战无不胜的戚家军覆灭。

    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崇祯能皇上,对他们这些当兵的已经仁至义尽了,接下来就该他们付出忠诚了。

    所有来军队里,一开始混吃混喝的人,到最后都有了这种觉悟。

    当然这也是崇祯敢于变法的底气所在。

    当日在山林之中受伤的士兵有一百一十二人,可谓是损失惨重,几乎是两什的兵力全完了。

    什长受伤两位,战死一人。

    孙传庭过来说明来意之后,所有人就答应了下来,一身的伤势,也没办法继续服役了,就是舍不得军队之中的待遇。

    要知道,他们拿到的薪俸可是要比地方上的官吏差不多,多出一块银元的。

    更重要的是,吃喝拉撒,换洗衣服和鞋子,全部都是军队在管,而到了地方上可就只有薪俸可拿了。

    这也是不少人不肯转业的原因。

    李定国得了准确的消息,就清晰的感觉到,所有的准备已经做好了,就等着京师的公文下达。

    只有当地的百姓们,对于暗流汹涌的衮州,还没有多少人察觉。

    每天天一亮,睁开眼睛洗漱完毕就要上工。

    虽然每天只能干活四个时辰,可家里有农活的人家也不少,只有没有土地的人才会闲的无聊的在城内的茶馆中听曲。

    或者去酒馆之中喝酒吹牛。

    巨大的消费让每一个被孙传承他们清理过的县城和城镇,都出现了繁华的迹象,而各种在冀州和雍州买的非常好的物资。

    也在当地打开了市场。

    不过随着各个县城工厂的建设结束,能够拿到的货物就更加齐全了。

    随着财富的流通,在粮价不变的情况下,不少商家都赚的盆满钵满,只是碍于官道修建的速度太慢。

    根本就赶不上他们出货的速度。

    为此还有不少商人拿出了更多金元,捐赠给张国维用于修路。

    “哎!花钱也是会让人痛苦的。”

    张国维找上门来,对着李定国诉苦道。

    以前是缺少金元,也缺少供人,现在钱多的,他看着都怕,都不知道怎么花了。

    早就知道这些开办工厂的人,赚的钱最多,可没想到会这么多。

    其实是张国维想岔了,工厂一开始的盈利并不多,只是少了长途运输的环节,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

    而想要商品卖得快,就必须运输的更远才行。

    享受过冀州和雍州的水泥道路,就没有人能够忍受的了那种泥泞的土路。

    得了收益的人,恨不得立刻把全衮州的路都修一遍。

    因为他们发现,随着他们捐款修路,张国维混会做人的就在修路的路段上树立一座是被,上面就刻着修路捐款人的名字。

    本来这个也没什么。

    其他地方修路,也都有刻录捐款人名字的事情,然而这次不同,随着人命的传播,居然可以带动自家的生意向上上涨。

    广告这种新鲜的事物,还没有被人发现其中的价值。

    反正就是他们觉得自家的生意好了。

    同样的物品,捐款的人家,买的就是比不捐款的买的多,于是接下来的一幕就很明显了。

    商人们的捐款,瞬间就大方的多了。

    毕竟捐出去的钱,能够从生意上赚回来,长此以往,细水长流之下,谁也不敢轻易忽视这种神奇的情况。

    有不少人觉得自己是在积德行善,才感动了老天爷让他们发财的。

    随着数算的传播与重视,有钱人家里,也都养着一两位懂得数算的人,画出了一些数据图纸,上面标注的生意好坏更是一目了然。

    李定国刚刚批示完一份公文,花钱修学校的。

    整整一百金元,让他手上的财政有缩水了一点,他还想着如何向京师要钱呢。

    听到张国维这话,心里就来气。

    同样是在花钱,怎么张国维的钱,就是越花越多,自己精打细算的则是越花越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