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一章几时重(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零一章几时重(三) (第3/3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西周为"郭国"领域。春秋战国时属齐国。

    秦始置县,名聊城,属东郡。两汉仍属东郡。

    三国时属魏国平原郡,晋代属平原国。

    南北朝时,初属魏郡,后属北魏平原郡,为平原郡之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年),平原郡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王城置博州,遂属博州。大业初年博州撤销,改属武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博州,辖聊城,以聊城为其治所。唐天宝元年(742年),为博州博平郡领。天佑三年(906年)后,曾一度改为聊邑,但隶属未变。

    后晋及宋代至金,均属博州,皆以聊城为治所。

    元代,设东昌路总管府,聊城隶属之,并为其治所。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东昌路为东昌府,为其治所,县为府领。

    然而随着孙传庭的队伍到来,繁华的大运河漕运,一落千丈,没有了当地官府的官吏和运作。

    根本就看不到多少来往的船只。

    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此地给分割成了两半,运河中的船只,再也不会行驶到这个地方来。

    仿佛这里就是有钱人的龙潭虎穴,只要进来了就别想出去。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如今的大明,那个一个大商人身上会干净,然而只要不干净,来了就别想着能够离开。

    渡河的船只不多。

    皇上手中也只建立了一个大型的造船厂,还是在天津卫。

    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地花钱征用,也没有那一艘船,能够把他们差不多一万五千人给运过河去。

    “需要给皇上说一声,水军必须要快速发展了,就是不知道道院的人能不能够在大运河上架桥,若是可以的话,行军速度会更快一些。”

    孙传庭看着涛涛的大运河,异想天开的说道。

    他的选择没有错,就是对当地的地形不是很熟悉,走到此处,就只能乘船。

    半渡而击是兵家最先用的计谋。

    孙传庭可不会大意的在这种地方丢人,往后他的职权范围可就实在这里,闹了笑话,绝对会吃力不讨好的把他换下来。

    “水军来往应该没问题,架桥的话。”

    计宏博了瞧着看不见底的河水,怎么想都是不大可能,若是前面是一座大山,还能用火药炸开。

    而河水除非是搬来一座山把上游给拦住。

    无论那一种办法,都太过于神话,就是《西游记》中都不敢这么写。

    他还记得过通天河那一段,可是被一头神龟给背过去的,修桥是不用想了。

    “我也就是随便说说,修桥哪有造船简单,以前我还对水军不理解,看到了这条河,还不加以重视,那就是个棒槌。”

    孙传庭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着望远镜,看向了河对面。

    他挑选渡河的位置很不错,对面没有任何可以隐蔽的有利地形,更不会被人突然之间给埋伏了,打个措手不及。

    “让手下的人做好准备,可以出发了。”

    孙传庭扭头看向计宏博道:“第一波你也跟着去,记得上岸之后,就开始进入防守状态,等待后面的人上岸。”

    计宏博大声的应下,回了一个军礼,麻利的开始渡河行动。

    孙传庭打算自己走在最后面一波,作为压阵的主力。

    五艘船只,是他们能够迅速找到的最好的船只。

    都是商船,每一艘船做多只能装载一百人,分为三波渡河,应该能够在天黑之前,到达济南府。

    而到了济南离着曲阜就很近了,孔家的势力也会更加强大。

    这一点孙传庭也已经做好了迎接战斗的准备。

    这么大的一个世家,没道理会被轻易的拿捏,也就崇祯可以不管不顾的推行者自己的变法。

    对于外面的所有流言都当做听不到。

    第一波渡河的船只,进行的很顺利,很快就轮到了第二波,然而就在此时,上游的很远的一处废旧码头上忽然就出现了大量的船只。

    不但比渡河的商船还要大,船上的人也要多出不少。

    孙传庭用望远镜仔细的看了一遍,就发现那些人身上背着的也是和他们差不多的火枪,而这种火枪,被扣押在天津卫的上传中也有。

    京师还特意的送来了一支给他过目。

    就是想着莫要大意了才好。

    (本章完)

    乐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