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九十七章留人醉(一) (第3/3页)
页)
祖大寿说了一句公道话,反正待会就要占领下来,作为他们的大本营,总不可能贬低了别人,最后自己却还是听欢喜的样子。
当然祖大寿的公道话,一定要反着听才是正确的。
朝鲜学到的那些建筑手段,在这个地方可没有办法施展,所以建立起来的城墙,不但看不出险峻,更没有多少有力的防御办法。
何可纲仔细的瞧了好一会,才长叹一声:“难怪阿敏的骑兵,能够一举打的朝鲜国无力抵抗,就这种防御设施,能挡得住什么?”
亏他们来的时候,带上了所有的攻城器械。
正说这话,前面的城墙上,就被人用箩筐吊下了一人。
穿着臃肿的,看起来像铠甲的装扮,快步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道:“来着可是大明的仁义之师?”
“我家国主可是早就翘首以盼王师到来了。”
祖大寿和何可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们是来打下朝鲜国,作为自己的领地的,怎么看起来,朝鲜国主一点都没有想要开战的意思。
殊不知在一个时辰之前。
平襄的内城王宫之内。
朝鲜王李倧在阿敏的两次起兵攻打之后,早就没了作为大明属国的底气。
本来眼看已经改了国号叫做的大清的皇太极,已经占据了上风,自己投靠过去,也能够得点好处,延绵国祚。
谁知好景不长,大明的人居然也带兵打过来了。
要知道,在之前他们可是靠着大明的军队才打败了倭寇,保住了朝鲜,而投靠大清可以说是背叛。
虽然是被人家打服的。
在一个多时辰之前,得知了明军的到来,国主李倧就立刻召集的群臣商议此时待敌该怎么办。
春信使罗德宪、回答使李廓、金尚宪为首的斥和派与崔鸣吉为首的主和派,都借着大明军队的行进,争吵不休。
其中春信使罗德宪、回答使李廓的反应更为激烈。
在后金改名大清的时候,正是这两人前去贺礼的,他们的的所思所想是向着大明的,在国主李倧向皇太极请和之后,留在朝鲜就成了排挤的对象。
那次两人到了盛京,就被强迫的用出了面对大明才会行使的三跪九拜大礼。
从那之后,回到了朝鲜就例外不是人。
说他们不但丧失了朝鲜的尊严,还惹怒了大清的皇太极,前段时间被阿敏再次攻打一遍。
两人更是没了在平襄身活下去的勇气。
现在因为明军的到来,才再次被请回了朝堂之上。
对于满朝的文武,春信使罗德宪、回答使李廓的看法相同,都是一群见风使舵,不知恩义之辈。
若不是此时用的上他们兄弟两人。
估计到死都不会让他们脚步踏进一次平襄城。
此次被人从城头上吊下来的就是春信使罗德宪,为的就是想要让大明看在往日的交情上,网开一面。
“来着何人?”
戴承恩上前一步,手中的羽毛扇轻轻的扇动着,一丝丝的寒风顺着脖子灌进了衣服,却不觉得一点冷意。
他注重的就是风度,仿佛这样才能够和《三国演义》当中的诸葛孔明联系在一起。
“下臣朝鲜春信使罗德宪。”
来人说着在三丈开外,就开始匍匐在地,一边磕头行礼,一边往这边走来。
对大清行三跪九拜他不情不愿,可见了大明的军队,就得仿佛见到了亲人一样。
“你的诚意本总督已经收到,起来说话。”
袁崇焕一手按着腰间长刀的刀兵,一手轻抬示意说明来意。
“这位将军高姓大名?”
朝鲜春信使罗德宪,除下了头盔,一脸激动的问道。
“我们家总督,正是让建奴闻风丧胆的袁崇焕袁大人,你一人前来可是有话要说?”
戴承恩很好的扮演了作为谋士的身份。
袁崇焕的大名,他是听说过的,上一次后金改国号的为大清的时候,袁崇焕还是辽东总督。
在盛京的威名颇重。
“原来是袁大将军,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建奴实在是欺人太甚,两次攻打朝鲜,已经让整个朝鲜国,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朝鲜春信使罗德宪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就像是小孩子遇到了大人,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本章完)
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