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七) (第2/3页)
孙传庭也知道,他的名声也不咋地。
在冀州和雍州这么做反响小的原因是,所有人都没吃的了。
可衮州不一样,遭灾的时间太短,商业也还算发达,总能从外地购买到一些粮食。
吃饱了的人,可不管他们做的事情对不对,宣部的张鹤鸣势力还没有扩展到这里,许多宣传跟不上,总是会被人给带偏了舆论。
“你我都好不了哪去,也就只有张国维的名声最好,万家生佛,散财童子,我就没见到那个老小子,那么大的年龄了,那像是一个童子,只能说某些人是在争着眼睛说瞎话。”
李定国在出京的时候,还幻想着他是去解救这些穷苦人的,不说来一柄万民伞,好话左右一些吧。
可人的愚昧,真的没有办法说的清楚。
朝廷带来了对他们有利的法令,无论怎么宣读,最后的恩德全部落在了菩萨佛祖,道祖们的身上。
而这些和尚,道士们能够跑路,也和这些被愚弄的信徒分不开关系。
总有些人受的了寺庙,道观的“清苦”,却受不了修路的“劳累”,似乎他们就应该坐在蒲团上吃斋祈福。
而不是出一身臭汗的和凡人为伍。
这种神奇的道理,偏偏就有人信,为此还甘愿触犯大明律。
真不知道这些人是吃谁家饭长大的。
难道这样做了回家米缸里的米就能满?
又或者自己真能长生不老进入极乐世界,不在吃苦受累?
“这里的百姓,已经几乎全部被驯化了,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所得到的,不过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满心念念万民伞的李定国,郁闷的想要吐血了。
而“被驯化”这个新词,还是他从皇上口中听到过的,以前只当是笑谈,可真的亲身体会一次,才能够对某些无知的人感到绝望。
不是这些人身体不够强壮,也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许多时候耍起小聪明来,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得住的。
然而,人家就是信那个。
宁愿自己吃不饱,都要让佛祖或道祖吃饱,李定国只要一想到这个,心里就是一阵腻歪。
原本对着两种出家人的良好印象,瞬间就没了。
什么慈悲为怀,全都是骗人的。
经书上的割肉饲鹰,也不过是一个故事,或许真有这样的圣人,可他没见过。
“是不好开展工作,这些百姓又没做过什么坏事,打不得,骂不得,讲道理又听不进去,还说咱们是冒犯了神仙,更离谱的其中还有读书人,也不知道他的书给读到什么地方去了。”
孙传庭也是满肚子的委屈,被那些他干倒的贪官骂,他还无所谓,可被这些解救出来的百姓骂就很离谱了。
在离京的时候,他们想了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一样都没有遇到过,反而是这些寺庙,道观绊住了他们的手脚。
人只要离开,立刻就能死灰复燃。
“我先觉得,你应该加快一下清理的步伐,咱们交叉式的把别的地方的和尚道士们弄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想来能够起到不错的作用。”
李定国最近把头皮都快挠破了,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皇上曾经打算对军队使用的一个办法。
‘异地服役’。
只是此时拿来弄成了‘异地服刑’。
意思差不多,只换了其中的一些人而已。
“办法不错,这些人只要离开了自己的影响范围,跑到了别的地方,还能够蛊惑到人心,我算他们厉害。”
想来想去,也就只要这个办法可行了,孙传庭立刻拍板,决定就这么干。
要不是皇上不喜欢杀人,他都想要找个人少的地方统统给埋了,免得活着不但浪费粮食还碍事。
此时许多的机构都没有架设起来,两人之间一沟通,做好谈话的记录,这件事情就能够推向下去。
很快衮州的军队和官员就展开了新的攻势。
而远在齐鲁之地的孔家,却已经感受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京师的皇上根本就没有给底下的官员半点面子。
更别说那些嘴巴都是歪着的儒生了。
只要有着明确的证据证明,他们犯法了,一律被拉去修路。
送礼不要,说情更是差点把自己搭进去,久而久之,整个衮州官场上的官吏,都对孔家有了看法。
收了他们那么多的礼钱,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成。
是不是该全部给他们退了?
孔
(本章未完,请翻页)
府今天来了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