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一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一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五) (第2/3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哪怕这些外族人,已经承认了华夏,认为自己也是华夏的一部分,也无法改变他们不是汉人这一个事实。

    皇上只是汉人的皇上。

    别人的死活,和他无关。

    杨爱想要说一点自己的看法,然而看了一眼紧闭着嘴巴的李长庚,就明白大明的内阁首辅都默认的事实。

    她一个小女子,什么都不是掺和的什么劲。

    **

    京师和天津卫之间的道路,业已经修建完毕。

    来往的车队也跟着增加了不少,对于物流转运的事务,邢氏操办的很仔细。

    有些人真的是有天赋的,这一点许多努力了半生,还不如人家随便做一下就做的好。

    四轮马车的生产,如今在大明不是秘密,只是有些部位限于技术,还是没有办法普遍的模仿。

    能够上产的工厂并不多。

    可以说整个市面上就是有价无市。

    谁家里只要有了四轮马车,那就是身份的象征,走出去都倍有面子。

    可是和面子相比,还是赚取金元更值得人们投资。

    天津卫需要内地的粮食和作料,以及瓷器,茶叶等等日用产品。

    而内地却又需要食盐和海产品,两者的贸易交换刚好能够形成一个循环,从而让内地的食物更加多样性。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的下跌。

    无论是肉类还是食盐,都已经成了京师百姓们的日常食物来源了。

    经过了经济的流通,相应的转运衙门的金元,正在快速的积累,从而投入到了更多的四轮马车打造的行列之中。

    邢氏在其中感受最好奇的就是,一种货物,只要数量上来了,运往外地,似乎成本还在进一步的降低。

    她不明白是什么道理,可不妨碍她拿这个赚钱。

    而与此同时,军队中的后勤部人员,也在悄悄的向她学习管理车队调运的方法,从而加剧了四轮马车的紧俏。

    “老娘就不信了,买不到四轮马车,我自己打造不行吗?”

    邢氏决定把自己的长产抵押给明庭宝行,换取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在城外建厂子,只生产四轮马车。

    销路根本就不用愁,自己的车队完成内购就行了,只是购买的报告要写得漂亮一些,还得让购买的费用和市场上一致才行。

    然而跑遍了整个京师,都找不到一个合格的木匠。

    据说只要有点手艺的人,全部被人招走了,说是在打造什么童车。

    没奈何之下在,只有找上了还在京师训练女兵的高桂英,想要看看高桂英有没有门路给她解决这个难题。

    “这件事情我也没办法啊,除非你从米脂找些人木匠过来,只是背井离乡的,怕是有些人不愿意。”

    高桂英也想要帮她这个忙,可在京师,人生地不熟,只有等到手上的这批女兵训练出一点名堂之后,才会除却和那些保护审计员的士兵们交接。

    “你要不你去找皇上说说,只要皇上开口了,总会有人的。”

    邢氏出着馊主意,外面的流言,她也是听在耳中,管它真不真实,她现在只想着把厂子建起来,往后能不能在京师买大房子,就看她的工厂能够生产处多少四轮马车了。

    高桂英抬头看了邢氏一眼。

    “你不会以为外面的那些流言都是真的吧?不过这件事情,你或许还能够从别的途径解决,为何偏要让我出头?”

    邢氏一点都不尴尬,要不然她也不会看上还是一个小毛孩的高杰,从而做出一路跟随你着跑到京师的准备。

    “别的途径?说来听听。”

    她都跑遍了京师,许多大商人,大富豪,都是拿着金元找不到工匠,并不是那些人看不到生意所带来的好处。

    普通工人一抓一大把,可带有技术性质的就少了许多。

    “知道外面有一个女子学院吗?专门教授女孩子读书识字,算数算的,我觉得你开班一个专门培养工匠的学校,都要比你建一个工厂来的更有利。”

    高桂英的目光和邢氏不一样,她看到的则是大明以后的发展方向,造四轮马车的工匠迟早会多起来。

    可前提是有教授这些工匠技术的学校。

    造马车只是一个方向,若是学校建起来之后,那么也可以培养造船的,造水车的,要知道现在各个地方的旱情越来越严重。

    水车的建造已经跟不上工匠的打造速度了。

    不得不说,能够在原本的历史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