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二) (第2/3页)
页)
都得上我们一个尉的装备总和,我觉得呃逆这次去了京师,肯定是要被人给臭骂一顿,弄不好陆军和你们水军还要打上一架。”
程尉长自己知道,在整个陆军之中,已经有人开始对水军的高额饷银不服气了。
训练的时间最久,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反而占据的资金最多。
现在只有四艘战船,要是多了的话,那还得了。
“打一架就打一架,谁怕谁?有本事让他们和我在船上干架。”
刘世勋一开始说的风采飞扬,随即话锋一转,把干架的位置放在了船上。
在水面上有多少人是他们的对手?
怕是连站都站不稳吧。
程尉长不由的多看了一眼面前的莽汉,似乎这份莽撞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就是一颗精明算计的心思。
若是没有吃过亏的人的,相必能够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
四月的京师。
高阳县,孙家宅院。
此时的孙家宅院,几乎快要成为高弘图和袁可立两人的住所了。
孙承宗带着一壶清酒,半斤猪头肉走了进来。
“朝廷把民间建设小学的公文批下来了?”
一进门就看到了一纸公文,上面的批示很明确,就是朝廷可一排人过来查验小学的建设进度。
只要符合条件,朝廷会专门下拨教育专款,扶持地方的教育事业。
而且统一的教材,也会有朝廷负责。
简单的就是一句话,村子里把小学建好了,先生也请到了,剩下的事情,就有朝廷负责,不让当地百姓出一个铜板。
“何止批下来了,就连后续的那些事情,朝廷都一力承担,要我看朝廷缺人缺的厉害,不是皇上不想给地方上建设小学,完全是先生不够用。”
高弘图已经在高阳县教谕的位置上坐了许久了。
忙的就是对于各个小学和中学的管理,发放书籍,和对先生的考核。
高阳县位置和京师很近。
许多的好处,高阳县都能第一时间收到,然而整个大明有多少个县城?
皇上就是忙的一天到晚都不睡觉,也不可能把所有乡村的学校都建设到位。
“那不是好事情吗?你们一个个的犯什么是愁?”
孙承宗把酒壶往桌子上一摆,另一只手把切好的猪头肉摊了开来,油水已经浸透了草纸,油亮的肉片上,还拌着鲜红的辣椒末。
这种吃法,还是从皇宫之中传出来的。
据说皇上就喜欢这样吃,民间只要有点闲钱的人,也就立刻效仿。
很多地方的厨子,已经把皇上的塑像供在了厨房当中做灶神用,如今从皇宫传出来的做菜方法。
已经不下百种。
每一种都能让人流连忘返,前提是自己的荷包金元足够。
“高阳县算是京师脚下吧?”
孙承宗不明白高弘图想要说什么,点头道:“算。”
“京师脚下的教书先生都缺成了这样,别的地方,还会有多少孩子读不上书?”
高弘图之前还觉得教谕这个职务,没啥大用。
可许多时候忙起来简直是连饭都吃不上,有时候那个地方先生病了,为了不让学校放假,他自己还得亲自上阵。
明明有这么多的位置适合读书人,却偏偏没有多少人应征。
儒生们一门心思的想着做官,而皇上又看不上这些人,两伙人都在堵着气,就看谁先败下阵来似得。
很明显皇上正当年轻,就算是熬日子,也能把十成十的人给熬进土里。
也不知道是会给他们的勇气。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我现在也就这点名声好使,顾好眼前就行了。”
孙承宗呆愣片刻,叹息一声的说道。
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想要出门做一次教书先生,最后想了想还是算了。
并是不是放不下身份架子,而是自己已经看不懂朝廷发下来的一些教材了。
文学方面只教会学生识字,算数方面则是深奥了许多,还多加一门思想品德,一门地理概述,历史课程。
除了识字他还有点办法之外,思想品德上面的那些东西,和儒学上面的许多说法都大相径庭。
更重要的是地里概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述。
某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