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四章雕栏玉砌应犹在(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四章雕栏玉砌应犹在(八) (第3/3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

    崇祯轻轻的放下,官办医馆的公文,代表着这一份公文,已经暂时收押,不能下发了。

    “优胜略汰,本就是世间的正理,实在不行皇上还可以把那些人都收进工厂,做一位专门指导工厂生产的指导员也是可以也。”

    这一次无论是李长庚还是李定国的意见都是走到一块了。

    之所以把这份公文放在了崇祯的案桌上,可不是骆养性能够干的出来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周皇后-进了他的书房,然后刚好看到了这一份公文,奔着自己的小宝宝要出生了,积点阴的,才自作主张的来了这么一次。

    要不然崇祯还不一定能够很快的发现这个问题。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大明的许多手艺,就是这么消失的,他们不是做的不好,而是产量上不去,照这么下去,整个大明哪还有艺术可言?”

    在座的谁都没有想到,崇祯提起这件事情,是单纯的为了艺术。

    难道艺术不是文人该追求的东西吗?

    是不是皇上变了?

    一个个的都好奇的看向了崇祯。

    “都别看着我,往后你们就会发现,艺术这玩意,是真的能够赚钱的,还是赚大钱的那种。”

    崇祯不由的想到了他另个一个世界那些疯狂的人,为了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可真的是绞尽脑汁,就这还不够纯粹的艺术。

    而且他也明白许多看起来是艺术,是手艺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可都是能够放在科学领域的。

    没有这些天赋异禀的猛人,哪能手工打造出,连精密机械都没有办法完成的东西。

    现在不把这些精神,这些手艺人保存下来,等到往后要用的时候,那就难了。

    保不齐就要绝传。

    几人面面相觑,忽然发现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忽然加入了一种不稳定的变化,瞬间复杂了起来。

    谁都看得出来,工厂的盈利,可是日进斗金。

    面对金山银山,谁还会在意那些小作坊散户。

    “这样吧,你们能不能做出一个统计,看看大明有多少这样的人,国家出钱补贴一下。”

    说起补贴,崇祯就是一怔,他忽然想到这个也不是很靠谱。

    在他的记忆当中,可是有过补贴养猪的,然而那些款项还是进了有钱人的腰包,穷人可只是听说了,见都没见过。

    “补贴就算了,总之要找一个合理的办法,不能让这些人或不下去了,也不能让他们吃亏太多。”

    崇祯是不想要变法大明之后的这种阵痛。

    这种痛真的很痛,是能够让人记一辈子的。

    而且是会传到下一代的痛。

    “合理的办法也有,皇上可以专门采买一些这样小户做出来的东西,还要比市场上,工厂里出品的还要贵才行。”

    李长庚瞬间就想到了一个主意。

    崇祯的眼前一亮,面上一喜,心中暗道: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还有奢侈品这件事情?虽然都是上智商税,可总是自己的子民啊,给谁不是给?

    只要市场培育起来。

    那些有钱人家里,肯定也会有选择的,购买一点高价物品。

    根据那些调查上说的,大部分都是和衣物有关,小部分就是雕刻,竹编,等等。

    毕竟要想给人营造出一种,工厂里的东西千篇一律,没有任何的艺术可言,那么吹捧起来的私人订制,不是就能有市场了?

    到了以后,海路畅通的话,还能卖往外面。

    多元化的经济,才是最能抗风险的经济。

    一瞬间崇祯想到了许多,更想到了如何去操办这件事情。

    总之一句话,奢侈品,就要有奢侈品的样子,香皂,肥皂就不用说了,可以先从香水开始。

    培养几位技术好了,不借用工具,纯粹手工制作。

    只要做得好,香水界的品牌,就只能是皇家香水,御用特供,价格高昂,说不得还会有很大的市场。

    “李爱卿的这个办法好,你们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在,和件事情要很快解决掉,多等一天,外面的那些苦命百姓,就要多遭一天罪。”

    生活的迷茫,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楚的。

    人只有有了希望,才不算是一个行尸走肉。

    (本章完)

    乐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