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九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九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三) (第3/3页)

的接着道:“你别看本朝的那些所谓的正统历史,在皇宫之中的洪武大帝的起居录上都记载着,大明是税收是元朝的好几倍,你能够想象着其中的差距吗?”

    “还有,民间流传的元青花,到现在整个大明已经二百多年了,居然还没有还原出其中的技术细节,就这一点咱们都还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个什么样子。

    曾经那么强大的元朝,都能够灰飞烟灭,大明又怎么可能幸免于难?”

    崇祯有些话根本就说不出口。

    火枪和火炮的历史由来已久,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然而把火枪和火炮发扬光大的,却偏偏是元朝。

    一群在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居然对科技的运用,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还有对外的贸易。

    就是历史上的三宝太监郑和,三次下西洋走过的水路,都还没有全盛时期元朝的商路走得远。

    许多资料不查不知道。

    还当自己是天老大,自己老二。

    实际上,大明两百多年,只是在八股文章上进步斐然,其他方面是真的落后了,而且是停滞不前。

    都在说永乐大典多么厉害,多么全面。

    这一点崇祯也承认。

    可当年为了编撰这一本大典,到底从民间搜刮了多少书籍?

    其中有间接的毁掉了多少?

    可就算是如此,你编撰出来了永乐大典,应该是能够把大明的各个方面提升一截的吧。

    可逆从编撰出来之后,就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不给人看的书籍,那么编撰的意义又在哪里?

    “皇上不是已经建立了道院吗?只要道院一直存在,这些科技也一定能够很好的发展下去。”

    周皇后不懂这些,不过对于科技出在道院,她还是很清楚的。

    只要科技发展的好了,以后出来了更厉害的火器,谁还能够把大明给推翻?

    她想不出来。

    “道院只能够研究出许多神奇的东西,却没有办法研究透彻人心啊,只要人心变了,那些厉害的武器,也就是敌人的助力。”

    说着说着,崇祯有些恍然。

    为何历史上有那么多的皇帝,会信奉儒学了。

    只因儒学能够很好的在人心上面,垒上一块堤坝,别管它是不是能够让人软弱,可只要达到让人不知道反抗。

    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应该都是喜闻乐见的吧。

    元朝的经济当时是世界第一,军事也是世界第一,就连科技也一样。

    按理说,人心应该更加凝聚才对。

    可偏偏一场席卷天下的瘟疫,让整个元朝,再也无力巩固自己的统治。

    然后人心就长草了。

    当然也不算是长草,只是这些人想要那会自己曾经丢弃的东西而已。

    “要不咱们以后把道院给撤了?现在的火器,也够大明用的了,继续研究下去也没有的多大的意义。”

    周皇后也想到了,以后会有人拿着比现在更加厉害的火枪,对着自己的后代。

    只需要一个死士,就能够远远的换一个皇帝。

    怎么想都不够安全。

    难道从此之后,要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待在皇宫不成。

    “咱们大明不研究科技了,若是被别的国家的人研究出来了怎么办?国家和国家从来都是弱肉强食,就像现在关外的建奴一样,他们要是有了比火枪更厉害的火器,现在也一定不会这么安分守己。”

    说起关外的皇太极他们,崇祯心里对大凌河堡的站因,还是很满意的。

    今年只大明这么多年来,唯一的一次,没有受到兵戈的时候。

    “那要怎么办?人人都在争着做皇帝,依我看这个皇帝似乎也没有多好。”

    周皇后想不出问题,口中说着气话。

    她实在是担心,自己的后代,真的不争气,不但把大明给毁了,还很可能把血脉也给断了。

    后一个朝代,对前朝做出来的事情,可从来都是斩草除根。

    历史上有一个秦始皇的教训就够了。

    没有那个开国皇帝会允许自己的身边,还活着一个前朝的余孽。

    “所以还得从制度,和教育上下手,大明二百多年的养士,都给养歪了,现在想要扭转过来,最少需要四五十年才成。”

    崇祯琢磨着,是不是对学校的管理更严格一点。

    免得自己养出来的学子,全都跑了不说,还可能带回大明的敌人。

    (本章完)

    乐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