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八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八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二) (第3/3页)

    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最多只是在有些耳熟能详的名人之中,寻找一番适合自己的人,拿来使用。

    从而给别人一个知人善用的印象。

    当然能辨忠奸的印象也不能少。

    “这个可以有,明天朕就在京师开一家文具店,专门卖文房四宝。”

    崇祯从善如流,前世司空见惯的文具店,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成了这个时代的皇家产业,而且还是那种最赚钱,也最风雅,最高大上的买卖。

    文人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高贵。

    反正到时候,价钱定得高一些,肯定不会错,毕竟这些人就吃这个。

    似乎这样的人群,从古到今都没有变过。

    心中想着:要么不做,要做的话,把笔记本也弄出来,这个想必应该能够和钢笔配套着使用。

    于是几人就在文渊阁商议起怎么才能把这个生意做好,做强,做大。

    一群朝中的大臣,国事不管,却研究起了商业小道。

    若是被外面的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儒生们知道后,绝对又是一场酸溜溜的谩骂。

    次日。

    一处繁华的街道上,就多了一个叫做文具店的商店。

    店面宽敞明亮,整个柜台都是用玻璃支撑,通透明亮,不但可以看到柜台里面的东西,还能让里面的东西显得更加上档次。

    当然物品下面也标记着价格,而且还写着:谢绝还价。

    生意场上多的是讨价还价,谢绝还价的上品也是有的,不过都在崇祯的手中。

    从第一块香皂开始,到第一瓶香水。

    所以文具店开业时候,虽然没有开业典礼,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皇上的风格。

    大明的皇帝,木匠不做了,现在中运轮到经商了。

    许多人还在猜测,下一任大明的皇帝,是个怎样的喜好。

    时光如天边的云。

    聚了又散,早已不是前一朵云彩了。

    所以时光就是溜走了,云彩才有了变化,就像人长大了一样。

    转眼就到了新年。

    大明的新年,在冀州和雍州的百姓是最喜欢的。

    只要是在皇家产业下工作的人,都会拿到一笔奖金,还有一些所谓的劳保。

    不多,就是一点糕点,或者一点花生和瓜子。

    平常百姓家,可舍不得买这些东西。

    皇宫之中的灯笼,已经不是原来那种纸糊的了,而是新式的玻璃,镶嵌在木头制成的框架之中。

    不但明亮,还很坚固。

    就算节日过完,平常时候,也是可以使用的。

    不同的灯镶嵌着不同颜色的玻璃,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

    崇祯推着周皇后,身后也跟着其她的几个妃子,此时都兴高采烈的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灯笼。

    “张嫣今年真的回不来了。”

    周皇后瞧着周围的喜庆,却不由的想到了外面孤单的张嫣。

    一个人要想做出点事情出来,真的而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她呀,现在心大了,都已经在我这里批了三次专项资金了,现在应该在平凉府吧,据说你那个地方当年被反贼祸害的不轻,许多年轻人都走了,没死的的老人也有点多。”

    崇祯接到今年最后一封来自张嫣的书信,发出的位置就在平凉。

    “我这个姐姐别看温柔贤淑,可实际上心高气傲,总觉的不输男儿。”

    事实上周皇后,也想出去干一番事业。

    而且在这一方面崇祯还很支持的样子,就更是在皇宫之中待不住了。

    若不是自己的肚子大了,现在估计也是和张嫣在外面疯跑。

    随即偏着头看了一眼身后崇祯的那些妃子们一眼,经常出宫,在外面做着自己事情的女人,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绝得你也不差,等以后咱们的孩子出世了,你也可以出去好好的做点事情,不过前提是把咱们的儿子要养好。”

    崇祯想着自己的孩子,就想到了大明的那些王爷,还有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朱家子孙。

    好在他已经下了诏书,朱家的子孙也是可以经商,科举的,就不知道区中有没有争气的人才。

    周皇后闻言,温柔的地头,摸着自己的肚皮。

    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翻开历史,能够让一个皇帝,这么对待皇后和妃子的,没有几个,偏偏她运气好遇到了崇祯。

    毕竟每一个女儿,都会有一个这样的梦想,可能够实现的,又有几个呢?

    (本章完)

    乐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