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往事知多少(三) (第2/3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并且两人之间的联系很隐秘,只有毛永诗(孔有德)知道,毕竟两人是同乡,也可以相互照应。
只是随着毛永诗和毛永喜出逃,被阿敏带走,随后做了皮岛总兵的耿仲明,才没有办法借助毛文龙的后手,顺利的统领皮岛上的所有军队。
这也是耿仲明真正需要杀掉王家兄弟的根本原因。
明面上的报仇,从来都是为了遮掩耳目。
崇祯对耿仲明有了想法,就立刻问道:“这个耿仲明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可以被派往皮岛任命总兵?”
随着这个名字多次在自己的口中复述,崇祯恍然一怔,心中暗道:原来后来大清三藩之一耿二,怀顺王。
“臣已经查过了,此人早年就已经投靠了建奴,一直在为皇太极他们做事,袁崇焕杀了此人,也不算是冤枉。”
骆养性的功课做得很扎实,在接到耿仲明被杀的消息,顺便也就查清了此人的来历。
崇祯一阵无语,他一直以为耿仲明是因为看到大明,大厦将倾才投靠建奴的,谁能知道人家早就是卧底了。
要不是因为这一件事情的发生,他都还弄不清楚这一切的真相。
“还有呢?袁崇焕为何要杀死耿仲明?可不要告诉我,袁崇焕早就知道了耿仲明就是建奴的奸细。”
崇祯一直都没有承认皇太极他们建立的政权,不管是最早的后金,还是现在的大清。
虽然他对政治一窍不通,可有些东西还是明白一二的。
若是承认了这两个政权的合法性,那么他将来要想把辽东拿到手中,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一些。
“杀耿仲明是因为他犯了十二该杀。”
说着骆养性就把自己知道的写在奏折里的东西,递给了一旁不怎么说话的王承恩,然后由王承恩拿给崇祯查阅。
倒不是崇祯想这么折腾,而是他必须养成谨慎的习惯,位置坐的高了,一次变法得罪的人更是海了去了。
就算是最重用的大臣,他也得提防一二,不是怕这些人背叛,而是不给别人把自己重用的手下给拉下水的机会。
万一其中给出了岔子,他到底是继续重用此人呢?
还是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崇祯加过奏折看了起来,其中的十二该杀,更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这十二该杀,杀得可是毛文龙。
而现在不但地点对不上号,就连人都换了一个。
不过崇祯心里还是心有余悸,他都已经把大明的历史改的面目全非了,某些事件还是该发生的时候给发生了。
该说整个世界的自我修正厉害呢。
还是该说现在大明的气运正在上扬?
毛文龙是大明的人,不管人家做的怎么样,可也是有拿得出手的战功,自始至终都没有和建奴有勾结。
最多就是利用职务钓鱼而已。
只是上一次运气不是很好,遇到的鱼太大,而且还没有下鱼饵,就差点来了一个杆毁人亡。
虽然暂时逃过了一劫,却又被自己人背后给了一刀子。
可耿仲明是建奴的人,现在被袁崇焕一刀两断不说,还假惺惺的给按了一个坟头,哭着喊着祭奠。
崇祯都不知道是该夸他给大明除了一个奸贼,还是该发圣旨申斥一顿。
奏折上面写的都是重点。
崇祯对于经过不感兴趣,也不管这两人之间的对错,只是看到后面一个消息就心里啊有些难受了。
“开边市?他袁崇焕原来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皇太极三番五次的派人过来要求重新开边市,崇祯一点同意的余地都没有,没想到袁崇焕居然这么大胆。
“先不要打草惊蛇,你就好好的查一下,到底有多少人支持开边市,又有多少商人打算加入进去。”
崇祯好不容易打掉了所为的八大晋商。
可不想再有人从另一个地方,把大明的稀缺物资给卖出去。
而且这些人最混账的一点就是,他以朝廷的名义购买,哪怕是溢价都没有人出手,偏偏卖给建奴可以打折,也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是怎么想的。
就这种赚银子的思考方式,也能够弄得家大业大,不用想就是在挖了大明的墙角。
骆养性心里清楚,自己这件事一旦办成了,又不只有当鳌少朝廷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