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渔家傲 第一百一十章将军白发征夫泪(十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卷渔家傲 第一百一十章将军白发征夫泪(十四) (第3/3页)

    良久,刘体仁眨巴眨巴眼睛才回了一句,他除了用皇上的这一句话,再也找不到其它的说词了。

    忽然锦州城中传出一阵欢呼声。

    城中的百姓,都从家里走了出来,在大街小巷中四处呐喊。

    “听说了没,建奴被咱们大明的军队给打跑了。”

    “听说这次建奴被打的老惨了,死了大概有差不多三千人。”

    “你肯定听错了,死了又一万人,要不然建奴那么凶狠,能这么轻易地撤退?”

    “还是这位老哥说的话准确,你们想想,建奴多凶猛,袁总督在的时候,人家可是三天两头的来打一次,每一次咱们死的人都有不少。”

    “快别拿袁总督和人家少将军比了,都不是一回事,咱们那位总督只顾着做生意,那会在乎咱们老百姓的死活。”

    “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当年袁总督也是活人无数······”

    “可到最后还不是变成了只认钱财的官。”

    ······

    各种话都在大街小巷中流传。

    有念着袁崇焕好的,那是被袁崇焕救了的,也有大骂袁崇焕的,那是因为自家的儿子为此战死,还没有拿到一文钱的抚恤。

    更有被当地士兵欺负过的家中有闺女的老父亲,恨不得把自己的委屈说给所有人听。

    洪承畴就这么站在街道旁边听着。

    什么样的话都能入耳。

    刘体仁也不再抱怨了,经常受到兵灾的地方,这些百姓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想想关内,若不是崇祯皇上变法。

    似乎这些百姓依然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大明内部的纳西而百姓没什么两样。

    “老百姓总是记恩的,一点小小的恩惠就能让他们记一辈子。”

    刘体仁语气莫名的叹道。

    他知道袁崇焕为什么要跑,可就是这么一个把宁锦防线弄得一团糟的人,也一样留下了自己的恩义。

    老百姓可不管袁崇焕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对他们好的,那就是好人。

    可要是对他们不公,只要能够窥到一点能够报复的机会,就会立刻上去咬下一块肉来。

    “可老百姓也总是最记仇,别说你做了多大的官,只要能够让他们实现报仇的愿望,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愿意。”

    洪承畴来的最早,所以对城内的许多事情,也都有耳闻。

    要是他们不来的话,这座城池还在袁崇焕这样的人手中,迟早有一天,不是让建奴们打破,而是被城内的百姓们给烧掉。

    “袁崇焕实在是一个矛盾的人,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他到底是为了图什么?”

    刘体仁在来的路上查找过袁崇焕的资料,上面提到他可以为了十万人,不过劝阻的想要救回来。

    而且还成功了。

    虽然不是经过他的手救回来的,而回来的人也只有三千多人,可一言活命之恩,百姓们可是从来都不会忘记。

    还有记载时关外地都被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

    然而最后为什么又堕落如斯?

    “一颗白莲子,若是扔在墨汁当中也会被染黑,还会发臭,他只是陷得太深,已经出不来了。”

    洪承畴心中有些庆幸,好在他还没有堕落下去,就运气不错的遇到了崇祯皇上。

    要不然,袁崇焕的现在,可就是他以后的样子。

    刘体仁沉默,大明上下的官场风气,就是这么潜移默化的,让一个人白的变黑,黑的发臭的。

    “难怪古时候,有一个孟母三迁,只希望以后的大明,不要再回到从前那个样子。”

    这实在是一个沉痛的话题。

    “有一件事,你大概还不知道,除了冀州和雍州两地之外,所有的大臣官员们,都想回到原来的那个样子。”

    随着洪承畴说出真相,刘体仁全身莫名的一寒。

    他想不出来,这些人到底是聪明呢,还是真的蠢笨如猪。

    洪承畴仿佛看出了刘体仁心中的想法。

    一起沉重的道:“只有回到大明原来的样子,他们才能活的更滋润,至于那些百姓,谁会去管那么多。”

    真相往往很残酷,却又让人不得不去接受。

    (本章完)

    乐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