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渔家傲 第一百零二章将军白发征夫泪(六) (第2/3页)
明自己的。
一队队的队伍,很快就开始往山海关方向行去。
字蓟通两地的百姓,都默默的看着他们,听着他们吼着嘹亮的《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这首凯歌又让她们其中的一些老人,想起了曾经的戚家军。
那些好男儿也是这样,唱着歌,走上抗击建奴的最前线的。
他们已经老了,或许也早已忘记了曾经的荣耀,更被一些贪赃枉法的混蛋,压迫的直不起腰。
可现在,遭到了建奴的兵灾。
好在大明的皇帝并没有让他们失望,不过短短的半年时间,所有人不但有了吃的,住的,更加有了赚钱的营生。
日子一天天的好过起来之后。
却又不知不觉的想到了,那些建奴的可恶。
受益于宣部的一些宣传工作做得好,如今别的地方不说,只冀州和雍州两地的老百姓,对于官府的信誉,那是真的很拥护。
毕竟道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次他们被官府的骗过。
最多也就是一些新上任的县令,理解错了朝廷颁布的法令,可只要有人识字,之处其中的错漏,人家立刻就会纠正,并且更改。
这些新来的县令,可没有一点老爷的脾气。
那是真的为民做主。
一时间许多地方,都出了不少的青天,似乎老白行对这些官员最大的认可,也就是这个级别了。
一群没读过到少书,也不大会认识字的人,做官之后,居然也能跟青天扯上关系。
当时崇祯听在耳中,先是好笑,接着就是满嘴的酷似额,再后来他就连苦涩也尝不出来了。
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以前大明的百姓过得到底有多么辛苦。
苏茂相现在是总领蓟通两地的总督,虽然崇祯还没有发文,不过想来也快了。
此时他也站在衙门口瞧着那些器宇轩昂,雄赳赳的将士们,很长很长的队伍,在他的记忆中,似乎大明还没有过这种军队。
之前他一直都是关注民生。
此时他才能够知道,打败皇太极骑兵的队伍,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整齐的步伐,严明的纪律,公正的赏罚。
他想不出这样的队伍,到底在这个世界上,谁能打的败。
“又是一支戚家军吗?只是希望不要像戚家军一样面对艰苦的命运。”
苏茂相是知道戚家军,到底为什么没了的。
朝廷的党争,真的是没下限的一种干法。
他也是文人,对于那些阴私手段,也大多都听闻过,在以前他觉得文人统领武人,没什么不对。
可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实在是经历的多了,那些口中喊着的口号,心里也不再相信了。
毕竟掰开来看,追根究底,也不过是为了利益罢了,只是文人知道如何包装自己,而武人却没有多少这种花花肠子,所以才输的一败涂地。
“戚家军?后生难道还不知道,现在已经没有那一家的军队了,全部都是大明的军队,不过刚刚过去的那一只军队,就是冀州军队。”
一名上了年纪的老者,刚好经过,听到了苏茂相的自言自语。
也不知道这名老人,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耳朵为什么还是这么好使。
“还请老丈告知一二。”
苏茂相现在也已放下了所有的官架子,在崇祯的新政之下,这种官架子一点用处都没有。
“嘿嘿,看你是咱们的父母官,老夫才多嘴这么一说的,若是说给旁人听,那可是泄露机密的大罪。”
老人也不是不知道这种话,不能乱说,而是早就认出了苏茂相是谁。
苏茂相一阵莞尔,他还是第一次受到这种被人看得起的待遇。
以前他也做官,可看的起他的人,无不都是冲着他的官位来的,能够说出一些真心话估计一个都没有。
“我儿子在里面可是什长,知道什长是什么吗?那可是官啊,只要转业道地方上,最少就是一线的巡捕司司长,只可惜我那儿子太犟,总想着再哪一点军功,升到尉长就好了。”
老人炫耀着自己的儿子,满脸的都是自豪。
苏茂相则是沉默的听着,并不插言,只是心中却在想着,原来都畏惧的当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