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渔家傲 第六十九章浊酒一杯家万里(三) (第2/3页)
人准备的,何苦来哉。
在客厅,他见到了士兵口中的皇帝。
很年轻,穿的也很随意,手上端着一杯茶盏正在轻轻地摇晃。
“来了,座。”
在崇祯的示意下,娄先光虚坐在一张靠右边最角落的椅子上,神情紧张的看着上方的崇祯。
“不用紧张,只是问话而已,天津三卫所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一千七百五十人。”
“粮饷多少?”
“每位士兵七钱银子。”
“这里的建奴们多不多?海盐都是发往那些地方?”
“建奴倒是不多,就是那些人很大方,不过大多都是来此购买粮食的,海盐是发往内地,盐商大多是内地的一些散户。”
“为何没有大盐商来此?”
“这里不是很安全,许多时候都会有倭寇来袭,还有现在关外的后金,也会组成小队伍坐船过来。”
很快就是半个时辰过去。
在一问一答之中,崇祯也了解得了天津卫现在的状况,说实话,在没有来到此地之前,他可是从来都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么重要。
“既然三卫所都是老弱病残,那就全部解散,我每人补贴五十两银子,不管他是想要继续留在当地,还是想要回去老家都随他便。”
此时经过了详细的交谈,娄先光也有些了解皇上来此要干什么了。
整顿三卫所势在必行,就是不知道他们这些官员的安置,到底会有什么好办法。
或许会一搂到底吧。
毕竟他们干出来的事情,实在配不上朝廷所发的俸禄。
娄先光走后不久。
李定国就一脸欣喜的走了进来。
风雪和队伍中的琐事,磨练了这个年轻人。
现在做起事情来虽然最细小的礼仪方面,真的不是很有才华,可在别的方面已经崭露头角了。
这也是到后来崇祯放心他一人统领全军的底气。
“呦,咱们的大总管,今儿个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
崇祯调侃了一句,而李定国却没了一开始的羞涩。
“皇上,大喜事,咱们的饿粮食足够吃到秋收了。”
李定国比划着说道:“你是不知道,那些商人们到底带来的多少粮食,群不都那几个建奴要求送到一个叫做连云岛的地方,咱们运气好,这次全部给截获了下来。”
崇祯一愣,不可思议的道:“有这么多粮食?咱们可是有一万人的,你有没有问清楚这些粮食都是哪来的?”
问起这个,李定国就沉默了下来。
而崇祯则是心头一动,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李定国沉默了一下,接着说道:“这些粮食本来是要运往京师的,不过由于某些原因,那些商人们改变了运输路线,以更低的价格,全部卖给了建奴。”
崇祯自以为,短时间内,自己的城府已经锻炼的很好了,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心头窝火。
和他的银子成色不足?还是他缺斤短两了?
居然宁愿低价没给大明的敌人,都不愿意改价卖给朝廷,这些人到底是要干什么?
原本他还以为,只是历史上的那八大皇商该杀,现在看来,几乎整个大明的商人,就没有几个好东西。
他曾经还天真的一位,是朝廷对这些商人们太过苛刻。
谁知是这些人根本就不干人事。
“粮食既然够吃了,咱们就静下心把天津卫好好的治理一番。”
崇祯摊开地图,看着上面近在尺尺的京师,没有比例标识,他可不敢断言,需要祭天才能到达。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上曾经建奴们打进来之后,整个天津卫的所有人,可都是争着抢着要剃发易服的。
原因就是连续好几人官员,都是贪污受贿搞得天高三尺,实在是搜刮民财太狠所致。
京师边上都是这个样子,可想而知整个大明的官员又都是什么鸟样。
“那容微臣好好的琢磨琢磨。”
李定国对于这个挑战性的工作很有兴趣。
“可以,不过你得先派人去一趟京师,报个平安,咱们偏移了最初的目的,肯定会让不少人感到不安。”
崇祯对于现在自己的自控能力真的很惊讶,居然这么久了能忍着不出去找女人,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件事情,王公公已经派人去做了,不过有件事,还强皇上示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