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渔家傲 第六十一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卷渔家傲 第六十一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五) (第3/3页)

保证粮食能够安全的运送过来。

    李过心中的皇上,也在发愁。

    崇祯手上有的是银子,可整个大明缺少的却是粮食,他就是想要花钱买,在寒冬腊月的时间段上,也是买不到啊。

    从陕西出发,一路沿着平阳府,彰德府,顺德府,然后-进了太原境内。

    走了一路,处理了一路的官场作风。

    顺便搜刮了一些银两和粮食。

    银两已经足够如今整整一万多人的队伍银饷,粮食到也还有剩余,接到洪承畴和晁刚急需粮食的奏疏,估摸着也足够这些人勉强过活个十来天了。

    可十来天之后,正是青黄不接的元月,又该从哪里弄来粮食呢?

    原本计划的好好的,从金陵一带可以购买足够的粮食,然而那些商人却都一个个的趁火打劫不说,答应好的事情,还出尔反尔。

    宁愿赔付巨额的违约金,也不远把粮食卖出了。

    到目前为止,从统计得出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京师的粮食也刚刚足够,更远的蓟州和通化,更是缺粮大户,更不要说虽然没有遭受多大的兵灾,可也有所波及的遵化了。

    “几乎所有的商人,都拒绝了咱们的购粮计划,另外除了雍州和冀州的生铁运输,也受到了某些人的阻碍,沿海的商人们,也支援用食盐换取香水,肥皂之类的东西。”

    李定国抱着一摞纸张,都是一路跟着崇祯走来,兜售商品的商人,给出的价格表。

    “呵呵,这些人的骨气突然大了?能不要命的把粮食往关外卖,却不愿意卖给朝廷,他们是觉得大明的刀不利了,还是自认为自己的脖子,真能刀枪不入?”

    崇祯暂时是腾不出来手,处理这些事情。

    “这个微臣还真的不知道,不过从据说山东省曲阜的孔家家主当代‘衍圣公’孔胤植对皇上颇有微词。”

    李定国不是读书人,曾经不是,现在也不是,不过也正在学习各种文字和书法。

    所以从很多的书上得知,山东省曲阜的孔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说一句填写读书人的圣地,一点都不为过。

    “哦,对我颇有微词?怕是把朕骂了个狗血喷头吧,若不是山东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朕非得要去孔家借一点粮食不可。”

    崇祯瞅着山东的方向,无奈的叹了口气道。

    他是真的有这种想法,而且孔家的产业很大,粮食也足够多,刚好的他的士兵也不少,一人扛一袋粮食想来也够用了。

    此时山东的孔家真的是门庭若市。

    大明系带皇帝对衍圣公的优待,让孔家人早就没了对皇权的敬畏。

    在其他地方天灾人祸不断的时候,济南和济宁等地却仍旧是“一片平静。”

    曲阜的直线从来都是孔家世袭的。

    准确的说法就是孔家主人来任命,然后报上朝廷批准就行。

    今日大女婿:宋祖乙一家子,次女婿:罗尚忠,三女婿:郭万程;四女婿:刘中砥;第三子刘子宽。

    都已悉数到场。

    为的其实就是宋祖乙的事情。

    宋祖乙刚好从南京金陵一步上到了朝堂之上,任命的刑部主事。

    然而本来是件好事情,却由于伸手拿东西已经习惯了,这次钻进了韩爌的圈套,拿了不该拿的东西。

    随后就被关进了大牢里。

    宋家人没办法之下,只能带着银子向孔家求救。

    此时的“衍圣公”孔胤植,可也在琢磨着如何扩大自家的田地和生意,他也听说了崇祯皇帝弄出来的香水,肥皂之类的东西。

    自己还拿出了大价钱,买了一点试用,感觉还不错。

    正联络者一些文人,想要上书皇上不要与民争利,然后悄悄的那这些宝贝收为己有。

    “放心,风声我已经放出去了,只等着小皇帝乖乖的地头认错。”

    孔胤植坐在主位上,很是享受别人的吹捧。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接到了不少人大臣和士子名家的书信了,说的都是要皇上善待士子,善待读书人。

    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要是不善待读书人,那么他的孔家家主不久没有一点权利了吗?

    这一点重要所在,他还是认得清楚的。

    注: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莽古尔泰被封努尔哈赤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中按以齿为序,排行第三,所以被称为三贝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