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卜算子 第十六章知音有几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卜算子 第十六章知音有几个 (第2/3页)

明边军的变化很大,咱们也不能不防。”

    代善喝着酒,吃着羊肉,说着最近想到,看到的一些东西。

    “是啊,本来还在扩张的明军,一下子停滞不前,不知其中有什么深意。”

    皇太极自然是不知道崇祯的想法。

    中原大地,将要天灾人祸不断了,两头开战,在如今的情况下,都是吃力不讨好。

    “有什么深意如今也没办法知道了,咱们派往大明的探子们已经全部完了,想要再重新建立起来,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少两年,而且还不能舍不得银两。”

    “银两不是问题,让人把人参皮货多卖出去一点,今年就要做好过苦日子了。”

    两人又聊了一下外面的形式,最后得出结论,人口太少,赚钱的买卖也太少,许多事情根本就周转不开。

    往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自从建立了香水生产厂,周皇后也就有了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前去查看作坊。

    到了天快黑了才回来。

    同行的还有张皇后,只不过张皇后的事物则是开了一家酒楼,和一间百货商店。

    生意都还不错,顺便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的人群就业问题。

    由于两人出宫的太过频繁,京城的治安立刻就上了好几个台阶。

    只要是地痞流氓全部抓了起来,送往工部尚书的工程队中服役,而那些阴暗角落里的孤儿们也都被找了出来,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活计,挣钱养活自己。

    而皇宫中的崇祯却在唉声叹气。

    地方大,人口多,虽然也是资源,可遇到灾年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陕西一带的赈灾款项已经拨下去了,整整五十万两,跟着看守赈灾银子的就是田守新。

    如今的崇祯可不是另一个历史上的崇祯,赈灾银子还没有出了京城就少了一半。

    他现在可是盼着有人去打这批银子的注意呢。

    说不好还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然而连续换了两个县城的所有官员,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可人家却又换了另外一种玩法,提高粮价。

    让这一批赈灾银两,买粮的时候,就要多出三成的银子,他们也没有敢多要,却是在以这种方法试探新皇的底线。

    他几次想过亲自带队前去看看当地民生。

    却又因为粗暴的给朝堂换血,根本就不敢离开京城。

    在没有变法天下的时候,没有民众基础的时候,乱跑是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

    突地,魏忠贤捧着一卷文书,神色慌张的跑了过来。

    门口守着的王承恩远远见到立刻高声道:“皇上,魏公公前来拜见。”

    随即又看到紧随其后的内阁首辅黄爌,接着又道:“内阁首辅黄爌求见。”

    “让他们进来。”

    乾清宫中崇祯一阵头痛,还没想好怎么解决那些商人们抬高粮价的问题,现在似乎又出现了了不得事情。

    “皇上,陕北,府谷县王嘉胤造反了。”

    进门魏忠贤就跪倒在地上,高举着文书呈上,他曾经也是做过底层流民的,很清楚这样的事情发生,立刻就能纠结成一大片。

    现在他得到了准却的消息,却也意味着陕北府谷那一带估计已经没了。

    崇祯心头一颤,生怕听到李自成着三个字。

    听到是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名字,心里才多了一点安慰。

    连忙找出地图看了一眼,居然离着延安府很近,脑子一阵眩晕,别再搞出一个李自成来,他可就难受了。

    对于陕北一带的府军,他现在已经不抱任何的期望了。

    眼皮子底下的京营,都已经烂透了,更何况是远在天边对陕北。

    很快进来的黄爌,也说得是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是一个是奏折,一个是文书卷宗。

    “都想一想,为今之计,到底该怎么才能平息造反,有一点你要想清楚,就是他们投降可以,可我不接受诏安。”

    短短一句话,就把黄爌所有的话堵在了喉咙里。

    先看了一眼奏折,上面写的东西挺多,就一句话是有用的。

    那就是:王嘉胤在府谷造反,影响恶略。

    而魏忠贤呈上来的文书卷宗却详细的多了。

    “王嘉胤曾为边兵,后逃亡归里。因年荒乏食,率众起义于府谷。”

    而在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