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卜算子 第九章欲游山河十万里 (第3/3页)
悔放弃的太快,已经忘了怎么打造火枪,而只会打造锄头,镰刀了。
想到这里心下就一阵激动,往后这条命怕是卖给皇上了。
虽然他的文学水平太低,不知道什么叫做:士为知己者死。
可想法是一致的。
一路上没有狗血的,不开眼的人上来劫道,也没有欺负少年穷的桥段,平平安安的回到了家里,向自己的老母亲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母亲通常都是深明大义,而且知恩图报的。
虽然在某些人眼中迂腐,却真的是架构整个大明的基础。
傅母本事卧病在床,此时拼命地翻身起来,跪在床上向皇宫的方向磕了好几个响头。
坚硬的木板床,不断地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另一边的兵工厂却是炸开了锅。
古有千金买马骨,崇祯今日做出的事情,可不亚于当年战国时的燕国赵王。
几乎每一个有些手艺的人,都眼睛通红,苦思冥想着各种构思。
一万两银子的诱惑,可比什么高官厚禄,在这些匠人眼中大多了。
而这种疯狂的研究精神,仿佛一种传染病,扩散到了整个道院之中。
再好的制度改革,都不如银子实惠。
扯皮,推让的一群人,瞬间就成了多揽活,恨不得分身数百人的样子。
就连徐光启吩咐下去的香水,肥皂,香皂这三样挺逗没有听说过的东西,也有人明明是做木匠的,也抢了一份到手。
这些人的想法就是,不会做可以学。
不去做,怎么可能会。
反正那一万两银子,一定是自己的。
**
之后的几天。
果然如徐光启所料。
大学士的头衔,只能是读书人,什么时候轮到这些下贱的工匠了?
于是奏折,就雪花一般的飘进了宫里,摆在了崇祯的案头。
每一个奏折,就是一位大臣的血泪控诉。
大概意思就是:“皇上你不能这么干啊,这么干置于我们这些士子于何地?”
又或者就是:“让一群工匠得了大学士的头衔,国将不国。”
没一个人都是论古说今,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仿佛皇上这么干了,大明立刻就要完了一样。
而另有一些人则比较有意思,他们要的是实惠。
从各个角度说了,兵工厂置于兵部之外,是对江山社稷的危害,而重新组织人手锻造兵器,是在大量的浪费人力物力,而浪费是可耻的。
就差指着崇祯的鼻子说,来让我们生产吧。
绝对物优价廉。
气的到底还没有多少城府的崇祯,一下全部扔在了地上。
“全是一些为了名和利的混蛋,前几天还试着让他们卷银子,一个个的哭穷,竟然没有一人响应。”
崇祯暗自发狠,到时候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给他滚到矿坑挖矿去。
享受了半辈子的清福,也去感受一番人间疾苦。
“又是谁惹皇上生气了?”
周皇后端着一碗参汤走了进来。
最近得了崇祯的恩宠,脸上都有了光泽。
“还不是那些朝中口口声声为了朕好的大臣们,为了往自己碗里抢食,都快要把大明朝的锅给砸了。”
崇祯骂完还不解气,小孩子似得,上去又踩了两脚。
周皇后放下参汤,弯腰捡起地上的奏折,随意的看了几张,全部都是关于“火枪大学士”的事情。
其实她的身上也装着一份这样的奏折,还是他父亲托人送进宫里来的。
当时张嫣张皇后也在身旁,知道了这件事情,还亲自派人去查过,不但给了大学士的位置,还给了一万两白银。
那可是一万两啊,一个内阁首辅,一年的俸禄才多少。
若是整个大明这么糟蹋银子,即便是金山银山,怕是都经不住折腾。
周皇后当时看到的时候,也是气愤不已,什么时候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们,要被工匠踩在脚下。
可见到了崇祯大发雷霆,却又一阵迟疑的不敢拿出来。
而后惊醒过来,他父亲似乎闯进了了不得的大事件之中,若是因此而恶了皇上,他们周家很可能就要没了。
对于皇权的畏惧,不是朝堂上的人,很难不怕。
毕竟没有接触过权利的人,是不会明白其中的奥秘的。
因此皇权才有了神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