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1先发制人,后发至于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91先发制人,后发至于人 (第3/3页)

常,不再死。

    陛下上得天谕,近些年来,大明还有天灾。天灾是不是大明的劫难,而是大明浴火重生的开始。

    是固,陛下在此承诺:

    十年为限,要让每一个百姓,每天至少都能吃上一顿干饭。

    二十年后,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饭。

    三十年后,每一个百姓每年可以填一身新衣服。

    四十年后,大明再无饿死,冻死之人。

    .....。”

    吃饱穿暖,在后世华国,只要不是懒到家的人都能做的。

    但是搁在大明,搁在现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每天吃上一顿干饭,那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梦。

    这里面诚然有,税收的问题的、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和运输力的不足。

    在缺乏化肥,农药,灌溉技术等现在种植业的基础下。农业的收成8成的看老天的心情。

    再加上目前坑爹的运输情况。一旦发上大规模的灾荒,哪怕是在富有的官府也会脱层皮。

    肥料方面,虽然朱由检暂时没有生产化肥的能力,但是自从知道鸟粪石是良好的肥料之后,朱由检已经命人在大明周边的海岛进行搜查。

    只要找到,就能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

    灌溉方面,朱由检这些年也在不停的修筑水利,挖掘水井。虽然这些年因为北方干旱,暂时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一旦大明天气恢复正常,这些水利工程毕将为大明的农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至于病虫害等,虽然朱由检没有合适的办法,但是中华几千年的种地史不是白种的。

    几千年下来,对于病虫害,农民有着一套完整的应对办法。

    效果虽然不如后世的农药那么明显,甚至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密卫这些年走访各地已经根据各地的时机情况,整理回合了一整套的种植技术。

    新的技术效果要比之前的产量高出百分之五左右。

    接下来只要在各庄之间,找到合适的农民进行实验,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合适的种植技术推广出去。

    安南地区在安南百姓和朝鲜人民的努力下,已经开拓出了大片的良田。

    正是如此,朱由检才敢排着板子做出承诺。

    不然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作为大明的最高权力者,要是说到做不到,自己的威信何在?大明的威信何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