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7逼迫,诱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57逼迫,诱惑 (第3/3页)

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但是依然比较简单。

    可以说,元朝的财富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最主要的是传国玉玺,也可能在里面。

    传国玉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蓝田玉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

    后有传闻,元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

    太祖朱元璋在建康称帝。

    洪武年前。继而北伐,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

    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

    根据猜测,传国玉玺极有可能在大元的宝藏中。甚至极有可能落在林丹手中。

    虽然朱由检没来没有把传国玉玺当做一回事。但是不可否认,传国玉玺的政治意义极大,如果主人能得到传国玉玺,其意义不亚于之前的神迹。

    “大元宝藏确实是好东西,不过具体事宜,还是请你家大王来再谈吧。”苏破虏道。

    如果真的有传国玉玺,朱定海冒险一趟也不是不行,但是前提的有。

    而且传国玉玺事关重大,可不是这种小使者该知道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