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5铁路竣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25铁路竣工 (第3/3页)

    事实上,当初修建铁路的时候,刘鸿训他们是反对最激烈的那批人。

    即便是现在看来,刘鸿训也觉得修建铁路是赔本的买卖。对大明没啥好处。

    说白了,这就是格局的问题。

    论眼界,刘鸿训等人的眼界确实要比普通人要大一些。看的也更远一些。

    但是铁路在他们眼中也算的上一种新的东西。

    不知道他们的好处很正常。

    毕竟,有着相同作用的秦朝驰道消失已经将近2000年了。

    驰道的作用早已被世人忘记了。

    相较于如此巨大的耗费。和那些不确定的好处,反对也就很正常了。

    “舒服是舒服了,但是就是耗费有点大。”刘鸿训道。

    为了修建这条铁路,大明前前后后调动了几十万的壮汉。

    虽然很多人都是陕西的难民,没发钱,给的全是粮食。

    但是架不住人多啊,算下来,前前后后为了修建这条铁路,朝廷耗费了200多万石的粮食,按照每石粮食1两银子计算,那可是足足200多万两银子啊。

    这还没算,铁轨的钱。

    京城到天津也才不过300里,算下来1里就要花费6666两的银子。

    要是加上铁轨的钱,每里的7000多辆银子。

    这么多钱,用来干啥不好,非得修这这个铁路呢?

    真觉的路不好,让百姓自备粮食,服徭役不就好了。既省钱,速度还快。

    不就颠点吗?大家早都习惯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四下无事,又不想和眼前的这个太监多聊天,刘鸿训等人便自觉的从包里取出了论语看了起来。

    .....

    “诸位大人,我们到了。到天津港了。”车外传来声音直接把王承恩等人吵醒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