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货币改革 (第2/3页)
毁的是一干二净。
别看现在是陛下大家商量,
实际上,大家的建议估计没一点用。
要不是此时事关重大,刘鸿训带不愿意提呢。
崇祯皇帝看着刘鸿训等人认真地说道:“使用铜币,银币,金币的方式,,但是仿照大明宝钞,在这些钱币上印上数值,以数值来衡量价值!”
崇刘鸿训等人一听,眉头微皱,感觉这好像是脱裤子放屁,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要不是朱由检是皇帝,还是那罢官不留情的皇帝的话,刘鸿训早都出来指责了。
币值如果使用纸币为载体的话,自然是最好的,朝廷的成本最低。
但是纸币的基础除了防止造假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朝廷的信誉。
但基于大明宝钞的例子,现在纸币印的再精美,百姓也是不可能相信的。
所以朝廷只能退一步,先是用金属来替代。
在金银铜的钱币上印上一、二、五、十、二十、五十、一百这种面值,对应含金银铜的比例不同。
这种货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能降低百姓的抵触。
不然政策出了,整个天下除了朱由检之外,其余的都是反对的人,这样的政策有啥用?
“除此之外,朕还决定修改超钞法,今后税收,只收朝廷新币”
事实上,大明宝钞失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用钞支付官俸军饷、收购百姓的东西,而征税仅搭少量宝钞,到了后来更是连宝钞都不收了,再加上不肯及时回收昏钞。
摆明了朝廷都不相信自己发的钱,怎么可能让百姓相信?
再加上制作简陋,伪造方便,直接导致了市场上宝钞数目太多,大大超出大明的实际需要量,自然就损坏了大明宝钞的信誉……”
“陛下,此举可行。”刘鸿训等人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公布立刻召集擅长制作钱币的能工巧匠进入皇宫。”
“刑部立刻发布文书,告知天下,私铸钱币乃重罪,从今天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