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六十二章 松前献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六十二章 松前献礼 (第2/3页)

大名也好,还是你的手足兄弟也罢,只要是违背了法度,也要进行严惩。将来你继承了上杉将军家的家名,不能出于一时之喜怒行事,而制定的法度却是布大信于天下!”景定有些无奈的说道,在他看来,上杉氏虎的脾气还是有些太仁慈了,这样的话将来怎么能镇得住那帮骄兵悍将?

    听完景定的一番话,上杉氏虎沉默了。

    因为,上杉氏虎如果对长尾藤景网开一面,从轻处罚甚至是不做追究,这么做虽然足以体现自己的权威,但无疑会大大损害法度的权威。而法度的公信力一旦遭到破坏,上杉将军家的威信和人君的威信也就无从谈起。

    不论是在古代的任何一个国家,法度其实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因为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在它头上还有一个最高权威——君主。

    也就是说,在古代,君权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高于法权的。

    法律之所以被君主制定出来,并不是用来约束君主本人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对付臣子和领民的。

    正所谓:“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管子·任法》)

    韩非子也曾说过:“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

    布衣皇帝明太祖朱元章说得更为透彻:“法令者,防民之具、辅治之术耳。”(《明太祖实录》)

    也就只有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贞观政要》卷五)

    总而言之,古代的法度就是君主用来统治臣民的一种专制工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邻近扶桑的大明历来是一个“专制与人治”的社会,而不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

    此言可谓确论。

    所以,在君主专制的社会中,法度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非但约束不了君主,反而经常被君权所凌驾,甚至随时可能被践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