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八章:弟长安君兄太子,独见华阳收楚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九十八章:弟长安君兄太子,独见华阳收楚系 (第1/3页)

    高台小座椅上,数日间第一次见到弟弟的嬴政看到嬴成蟜无事,本来心中长松一口气,欢喜交加。

    听到了父亲说的话,一脸错愕地转过头去,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脑海中不自觉地想起在观政勤学殿的第一堂课,师者太史令西史秉书教授他们兄弟——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用十个天干数记日,用十个等级划分人。

    周朝规定,人分十等,自上往下分别是:王、诸侯、卿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王就是周天子。

    周天子分封的人,就是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只有周天子有权分封诸侯。

    诸侯有权分封,他们继续分封下去,就是卿大夫,卿大夫最高等级就是君。

    商鞅未变法,周王朝未彻底覆灭之前,身为诸侯的秦君能够分封的最高爵位,就是君爵。

    嬴政记得很清楚,当时师者西史秉书说秦国虽称王,商君变法列二十等军功爵,第二十等最高是为彻侯,但没有废除旧的分封制度。

    商鞅被封为商君,范雎被封为应侯,二者都是臣子能拿到的最高爵位。

    商君是旧制,应侯是新制。

    秦国的君等同于彻侯,多是有大功于秦者。

    如商鞅,变法强秦,奠定秦国霸业根基,封为商君。

    如白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的列国惊惧,扩大秦土,成就秦国霸业,封为武安君。

    他的弟弟嬴成蟜显然不符合这一条。

    那就是命好了。

    和渭阳君秦傒,泾阳君羋宸一样,为掌权者喜之,破格为君。

    [成蟜为君,该当说是件好事……]

    [可此例开之,对秦国不利吧……]

    嬴政想着。

    站在兄长立场,他真心为弟弟欢喜。

    可站在秦国立场,一个七岁的稚童被封为最高君爵,他所学的知识告诉他,这样有可能会降低秦国爵位公信力,造成秦国爵位泛滥,还会为列国耻笑。

    他的大父孝文王宠爱其弟举国皆知,可也没有给之封君啊。

    嬴政转过头,去看群臣脸色,等着群臣反驳。

    群臣中好些人都是他的师者,他知道的知识都是师者所教,这些人比他这个九岁稚童更懂得七岁稚童为君的危害。

    一个人站起来了,嬴政神色复杂。

    这个人曾是他最恨的人,现在是他的师长,秦国新相邦吕不韦。

    吕不韦腰挂金印,黑色官服上挂有紫色绶带,彰显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身份。

    “臣吕不韦敢问王上,此长安,可是长安县之长安?”

    一句话给群臣、嬴政都提了醒,注意力多放在了秦王子楚身上。

    君爵有两种——实爵、虚爵。

    实爵就是有封地,且对封地有绝对的自主权,商鞅的商君就是实爵。

    秦惠文王全国通缉商鞅,商鞅逃回自己的封地商地,不但没被抓,还能发动商地之兵攻打秦国的郑邑(今陕西省华县)。

    实爵封地就是国中之国,实爵封号就是封地之名。

    虚爵就是没有封地,白起的武安君就是虚爵。

    虚爵封号多比实爵好听,因为其不以封地以功绩,象征荣誉,武安二字就是以武治世,威信安邦之意。

    长安君是实爵,还是虚爵,代表王上态度。

    实爵,那这问话多半是走个过场,谁也别找麻烦,没看王上连封地都选好了吗?

    虚爵,那或许是王上一时兴起,谁也别扫王上兴。

    一个虚爵,又没封地,就当陪着王上哄孩子玩呗。

    不想哄?不想哄挨五千廷杖,和昨天刚死的李力黄泉路做伴。

    嬴政不知群臣想法,他注意力放在父亲身上,是觉得实爵比虚爵更不合适,这是裂土啊。

    他没注意到,无论与否都不想试试就逝世的群臣,注意力除了在秦王子楚身上,还在他这个长公子身上。

    新王登基,未设太子。

    长安君实爵,这应是在给立公子成蟜为太子造势,这种事由王自己提出来,显然不如臣子进谏。

    长安君虚爵,那就是遵从祖制立嫡立长,让长公子政为太子,给予公子成蟜的补偿。

    为臣者,大多时候,知上意比有才能更重要。

    秦王子楚温和的脸上看不出变化,乐呵呵道:

    “是长安县的长安。”

    群臣默言,但无形的风波席卷全殿。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自觉明白了王上意思,这是暗示他们谏言立公子成蟜为太子。

    看向仍坐在高台上的长公子眼神,就不自觉地带上怜悯、可怜、嘲弄、快意等色彩。

    嬴政立刻就有所感觉。

    如芒在背,极不舒服,却不知这感觉由何而来。

    秦王子楚笑看着群臣,当发现廷尉正赵底屁股离开椅子,想要站起来时。

    他脸上表情不变,心中笑意越发浓郁。

    赵底站起来绝对不是反对他封君,而是要恭请他立次子为太子。

    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

    他张开口,在赵底站立未半时说道:

    “却不仅是长安县的长安。

    “长安,长治久安。”

    他的视线看向次子,换上一副严肃面孔,轻唤道:

    “蟜儿。”

    嬴成蟜似模似样的拱手,低首,肃容道:

    “儿臣在。”

    他的动作和殿内群臣答君问时几乎一致,只是年龄的幼小,显得他有几分滑稽可爱。

    秦王子楚双手拄膝,站起身,背负双手。

    “你为长安君,当让我大秦长治久安。”

    “唯。”七岁少年应声。

    屁股离开椅子的廷尉正赵底,自然地拍拍屁股,好像那里沾了许多灰尘似的,重新坐了回去,面不改色。

    一些想站起来,犹豫中慢赵底半拍的秦臣,本在心中懊悔失去拥龙之功,如今满是庆幸。

    不是面子上这些小节,而是命运上的大节。

    他们想着王上心思难猜,城府极深,未像昨日朝会上那样直言前,凭臆测而站队这种事定要慎之又慎。

    实爵加虚爵,又有实质又有荣誉,看上去好像是更属意公子成蟜为太子。

    可王上真要是做此想,刚才分明可以一起说,何必等廷尉正要表态再说?

    这是变数,变数就意味着变化。

    哪怕看似九成半是为公子成蟜铺路,可只要有那么半成不是,那就不能表态。

    在没有确定王上心意之前,不表态的最差结果是维持现状,失去功劳。表态或许会平步青云,可也可能会坠落深渊。

    身居高位,宁可什么都不做,也不要犯错。

    行差踏错,一步即输,前半生努力顷刻间付之一炬。

    赌,是下位者做的事。

    成则距离上位者更进一步,败则死,九成九死。

    嬴政内心不舒服的感觉消失了,像是幼年自赵国公子们身边离开,踏出府邸时那般轻松。

    这位长公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弟弟这个长安君是实爵加虚爵,又有实质又有荣誉。

    为弟弟欢喜的同时,略带一丝对秦国的担忧。

    吕不韦冲着公子成蟜拱手示意。

    “吕不韦为我大秦长安君贺。”

    嬴成蟜先是侧身躲过,然后拱手回礼,弯腰过半。

    “弟子所学不及师长万一,愧为君也。”

    刚坐下去的赵底站了起来,同样对着公子成蟜拱手示意,跟着相邦吕不韦说道:

    “赵底为我大秦长安君贺。”

    嬴成蟜身子旋转,对着赵底拱手示意,腰板挺直。

    “小子多谢廷尉正大人。”

    紧接着,朝堂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占了朝堂总数的一成,尽皆笑容晏晏,为公子成蟜贺。

    小大人似的公子成蟜给每个人都回了礼。

    等这十来人贺过,三四息再没有人站起,嬴成蟜就知道,目前只有这十来人有意投在其师长吕不韦名下。

    他封了君,他的父王借此调教群臣,他的师长借此筛选班底。

    [真是狗血啊……]

    他内心摇摇头,暗叹一声,却又不得不投身于其内心鄙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势。

    从他在秦王子楚面前侃侃而谈,把白起救出咸阳狱的时候,他就入了天下这盘大棋局,失去了超然物外的资格。

    不成为弄潮儿。

    就要被潮水拍下去,成为弄潮儿的脚下的一朵浪花。

    “成蟜。”一个苍老女音突兀响起,自上,而传下。

    秦国朝堂唯有一个女人,华阳太后,羋不鸣。

    嬴成蟜神色有些复杂,一时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面貌来面对华阳太后。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一直视为敌人的华阳太后,会为了他而与注定为王的父亲不快。

    “在。”他欠身应道。

    低着头,掩住了表情。

    只听见华阳太后悠然道:

    “孤也与你一贺。”

    “小子多谢太后。”

    廷尉华阳不飞起身,笑着道贺,公子成蟜回礼道谢。

    同为君爵的阳泉君,典客羋宸起身,笑着道贺,公子成蟜再回礼道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