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第2/3页)
丝清净,可以把自己心爱的小妾扶正,还少了一笔不菲的开销,这正是让程振志有些不亦乐乎的地方,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还要装出一副情深不浅的样子,这可真是难为程振志这凉薄的人了。
周氏微微松开了刚刚紧紧抓着白石护栏上小石狮子的手,低垂着脑袋,无力地坐在那儿,就好像一株刚遭受狂风暴雨击打而蔫了的花朵儿那般。
周氏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再徐徐说道:“程振志,我已经嫁于你八年了,八年了。开始还是那般,却不想现在会这样,真是应了那句话——‘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我与你一起过了苦日子,用心竭力送你上这个位置,你竟然最后这般对我,你好无情啊!”
后来,那周氏便说起了自己年少时和程振志的故事。
那周氏原本是蓟州富商的女儿,家里家财万贯,还在州里很有威望,别说别的商家都敬重他们周家,就连地方官也敬重他们。
她刚认识程振志的时候,程振志还是个贫穷的书生。
那日她去首饰店里取新打的首饰,出来的时候看到了程振志。程振志相貌英俊,而且气度不凡,就是没钱,那日他正在路边的摊子求着摊主赊给他一摞纸,那摊主不肯,因为谁知道这贫穷书生到底能不能还上钱。如若还不上,自己便连本钱也给亏了去,所以就连一张纸也不肯赊给程振志。
周氏看那程振志生的俊俏,便替程振志付了那摞纸的钱,也问了程振志的身份。
周氏那日从程振志自己的嘴里得知,他父亲也是读书人,书读的很好,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似乎就没有做官的命,几次科考下来都落第了,人到中年依旧没有任何成就,于是便到城外的私塾做教书先生。
程振志在父亲的文化熏陶,也喜欢读书,喜欢那些所谓的圣人之道,认为男儿若有些志气的,就应该入朝为官,保万世安昌。
程振志还未参加过一场科举考试,正准备明年参加四年一度的科考,准备一展雄途伟略。
周氏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因为周氏一族在蓟州的名望,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没有一个是周氏看得上眼的。因为那次邂逅之后,周氏的心里便只有程振志一人了。
周父愈将自己的爱女周氏嫁给县官的大儿子做正妻,但是那周氏死活不肯。
开始的时候周父是不理会周氏的抗议的,硬是要将周氏许配给县官的大儿子,不曾想周氏竟然要寻了断。
那夜,本来是熄了灯,周氏预备着睡下了。那乳母多事,进去要给周氏再添一床被子。
不曾想,那乳母一推开门,便看到一个人影直愣愣地挂在了上面。乳母拿着亮着微弱光的灯凑近了一看,那人正是周氏,她竟然要悬梁自尽,桌上还留了一份遗书,开头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再讲她是多么的倾心于程振志,最后说如若不能遂了自己的愿,她便只愿一死了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