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宁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三章:宁静 (第3/3页)

如火龙般搭建彩板屋。

    此时已是深秋,凉风取代了盛夏酷暑,工人们干脆把铁皮搬到庭院,现场安装线缆。

    电锯声和员工间的愉快交流交织其中,营造了一股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景。

    问候完同事们后,他取出两包香烟,请班长为大家分发。

    此时,张立国、邢家伟及江大鹏已经等在里面。

    张立国一见到他便笑道:“今天来得还挺准时的。”

    放下背包,郑锐对着三位同事们微笑道:“我不提前到这里怎么放心,发生了那么重要的事,心里总不踏实。”

    面对他们的尴尬气氛,邢家伟替大家道歉道:“确实是我们的疏漏,对公司带来了不便。”

    郑锐摆摆手以示不在意,然后询问张立国调查的情况如何。

    张立国遗憾回应:“还未找到有谁了解苗凤仙的事情。”

    郑锐镇定地说:“不必着急,循序渐进总会得到结果。”

    听到这,张立国默默点头认同。

    接着江大海问道接下来怎么行动,郑锐答:“怎么行动?按照计划做手头的任务啊,我们的订单还有一堆未完成呢,先把它们解决,其他的事暂时先放一边。

    两位别插手这次的事,这事我会拿主意的。”

    这番话特别点出,以防邢家伟和江大海气头上冲动地找茬,搅乱计划。

    二人点点头表示理解,他们的信任源自于一开始就理解郑锐的行事作风——他的沉着冷静和果决,渐渐赢得了他们的心。

    众人忙碌一番后各自离去,只有江大海留了下来,他对郑锐说:“我有件事还得和你谈谈。”

    郑锐微笑着说:“讲吧。”

    江大海有些羞赧笑道:“可能自行车装得不对头,现在许多市区配件店都不愿意出售我们成品。

    这样看来,市场需求大概快满了对吧?要不要我们先停一停,观察段时间?”

    市场饱和,他怎么想都不可思议。

    郑锐递过烟,点燃后淡淡道:“大海,在长安街上,你见过百万辆自行车一起穿行的场景吗?市场离饱和还差得很远。

    如今店家用不乐意卖,那我们就自己动手做。

    你觉得如何?”

    江大海愣住片刻,稍后提出质疑:“自主研发配件确实没有问题,但我们的资质有限,做出来的配件没有正规发票、车牌怎么办?”

    这使郑锐意识到之前计划过于草率,忽视了细节,确实存在车牌的困扰。

    深思熟虑后,他提议:“那就暂停吧,先让自行车组装团队加入板房项目,全力完成剩余的工作,至于其余的问题,我们后续再来解决。”

    江大海同意这个想法,随即走向门口。

    然而,另一边,张云鹏也开始秘密行动。

    早餐吃得满腔怒火的小舅,在上午八点前抵达钢铁厂门口附近埋伏守望。

    一辆破旧的212吉普车在这一刻映入眼帘,胖乎乎的人正是苗东风,坐在副驾位置上。

    他深呼吸回忆片刻,借着装工人的行列混进了工厂,并与一名员工热络交谈起来,显得毫无违和感。

    张云鹏随手给这名员工递了一支牡丹,他们并肩前行,交谈甚欢,呈现出相互投合的气息。

    舅舅最显著的特性是他擅长交际,几句话一出口,就能清楚掌握这名工人的姓名、隶属部门及岗位详情。

    据名叫梁四海的工人解释,近期厂里的情况并不理想。

    一项重要订单流失,迫使工厂主要为国营企业制造钢板,收益微薄。

    而且,厂长在私下策划自私之事,损害了工人们的利益。

    随之而来的是,甚至连工资问题也可能浮出水面,员工们怨声载道、牢不断。

    得知那项订单的事情时,张云鹏心想,难道那个大订单是我侄子负责的项目吗?感觉到将要触及关键信息,他微叹一声道:“也没办法,我们现在按照计划生产和销售,起码能稳中求胜。

    至于外部订单的丢失,并不妨碍我们的基础运作,不至于眼看大家挨饿。”

    梁四海听到这番话,瞪大双眼,激愤道:“瞎说些什么!你以为我们的工作都是靠内部订单撑起来的?做你的白日梦去吧。

    有句话是马不停蹄唯待草,告诉你,有一次有个老板一口气下了五千块塑料板材的订单,却被厂长转给我们五车间处理。

    那一个月仅这个订单,我们四十多人月底每人就有将近三十块的奖励。

    你就看吧,一线的人都这么肥,主任、副厂长和厂长就更加不消说了。”

    此刻的张云鹏明白过来,这份订单必定是他外甥搞定的,腾翔厂对塑料板的大量需求也是明证。

    任务比预期简单得多:

    “其实我也听说五车间上个月收入不错,大家都有所耳闻羡慕。

    可这么大个订单怎么说丢就丢了呢?“舅舅继续引诱梁四海讲述实情。

    一提起这件事,梁四海满脸愤慨:“还不都是苗老怪那家伙贪得无厌,一心只想垄断所有资源。

    赚再多钱也不能忘了平衡大家的所得,他低价把塑料板卖给刘妹妹,中间的差价他一袋入腰包,财务那个女的一般能捞到些残羹剩饭。

    厂长精着呢,净赚的钱才是硬通货。”

    事实果然如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