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耐心地等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八十一章:耐心地等待 (第1/3页)

    说罢,陈平安转身上了春香婶婶的家共进午餐,主要菜肴就是本村公认的“第二美”

    ——寡妇精心炖制的豆腐,这段时间会计李对此垂涎已久,却始终没有机会。

    遗憾的是,最后这个举动导致会计的家庭纠纷,被妻子责怪了一番。

    另外,提及的“第一美”

    ,是指的田铁军的妻子。

    自田文明来到村落后,他一直深入实地调查,他的研究报告详细详尽,不断与村民交流,使报告内容的真实性更具深度与说服力。

    陈平安深知田主任的责任心,他作为孙书记的第一线人员,必须为孙书记的回答负责任,他对这种严谨的处理方式极为推崇。

    日落之时,范先生返家,陈平安邀请了春香婶和她妹妹乘坐同一辆车离开了阳光村。

    一回到家,姐妹俩亲密相处,回忆过往欢声不断,这使得站在一旁的陈平安和甜甜姐都饶有兴味。

    连心情愉悦的陈心以及老王家的小女儿也玩得不亦乐乎,25号院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半月匆匆流逝,阳光村的菜地如预期般运作,温室已然完工,作物已经开始播种。

    书记指示王富贵全力以赴投入此事,以至于王富贵甚至宁愿留宿温室简易床内,因为相比之下那儿似乎更加暖和。

    直至十月底,张友远的到来打破了平静。

    面对陈平安,他透露近期飞腾预制板厂的利润相比以前下降了百分之三十。

    尽管镇街办的会计已对账单进行核查,结论没问题,收益正常,却令牛眼主任愁眉不展,面临年终时,少了这样的收入支持,他在员工福利上的提升变得举步维艰。

    对于张友远的消息,陈平安听闻后感到困惑,他温和地安抚经理,随后立刻命令赵伟东向张立国追问事情细节。

    张立国到达后,陈平安引领他进入办公室,这才了解到有一个新公司竟然打起自己业务的主意,三个月前就开始仿制产品,价格比他低廉将近百分之三十。

    尽管陈平安早已预见到市场的竞争压力,但直面价格挑战却是出乎他的意料。

    陈平安质问张立国道:“兄长,知道那位‘英雄’是谁吗?”

    张立国回应说:“已有头绪,原来是塑料厂厂长安苗东风的妹妹苗凤仙。

    传闻她早就对我们有所觊觎,这回在哥哥的鼓动下建立起了生产线,剽窃设计,在短时间内几乎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她让老苗截断我们的铝塑板供应,帮助自家工厂,简直是肆无忌惮。

    连原本深度合作的一些国有企业也转向与苗凤仙的工厂,听说目前订单暴增,她势头迅猛。”

    面对这种情况,陈平安苦笑着感叹人们只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

    考虑到产品质量和设计相仿,低价格自然是首要选择。“为何你不早点告诉我?”

    陈平安对张立国知情不报有些不满。

    张立国解释说:“我们原想不要打扰你的忙碌,觉得这个事情太过荒谬,所以我们先调查清楚,预备告知你。

    再说我和邢大鹏大哥也谈论过,这种商战不符合常规。

    你那时新开的餐厅和养殖场的事太多,我们不想给你添额外负担。”

    陈平安点头赞同他们的初始考虑,随即问道:“你们有什么对策吗?”

    张立国深深皱眉,咬紧牙关回答:“还没,调查出是苗凤仙作祟已很不容易。

    即便如此,我也是费尽周折向上级争取才得到信息。

    好在苗凤仙对我们领导拉拢失败,单位内部还是愿意支持我们的合作。”

    虽然谈不上绝境,但他们还未到无计可施的程度。

    平安地轻击着桌面,平安心情澎湃。

    虽然预想到了竞逐的存在,但他没想到竞品会选择这般战略,这就像是以一千伤敌,自身却要损耗八百。

    看来这个比例在这里并不适用;因为考虑到对方凭借与钢板制造商的紧密联系能获得更低成本的原材料,就算降价30%甚至降至20%,对他们依然有益可图。

    相比之下,陈平安自己就狼狈不堪,成本偏高尚且不论,工人们的薪资还在一日日攀升。

    如今预制屋的利润已远非如当初般可观。

    心中揣摩道:原料价格上涨带动人工成本飙升,而盈利空间却正逐步收窄。

    若真要和苗凤仙进行价格战争,可能自家会承受严重损失。

    也许,是他需要考虑推出新型移动板房产品的时机。

    但在正式推出新款前,首先要了解苗凤仙的真正实力和潜在底牌。

    对于她的后台,那名叫苗的老板也并非毫不相干:支持家人投身商海没错,但他的断供举动显然太过,是否真的不懂自身的对手力量?

    这样的愤怒不可能就此忍受。

    显然,直接动用权力不是他的作风,他不愿意利用手中的“大佛”

    (或许指强大的影响力或背景)去对抗一个小人物,如同用大炮对付蚊子般可笑且不合适。

    找到原料问题的解决才是核心。

    没有稳定的供货来源,工人们如何进行生产?于是,陈平安问道:“手头的订单进展如何,刘伟大哥?”

    期盼着刘伟大哥能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

    刘伟答道:“剩下的订单大概剩下三千个。”

    他又补充,多数是来自七八局的大单,这些部门因接手福建和广东的大项目急需大量板房。

    其中八局的任务主要在山东和河流域,需求庞大,为此又追加了不少订单。”

    这就意味,现下只有七八局还和飞腾工厂维持合作关系。“苗凤仙的影响力的确非同小可,居然赢得了四五六局以及一二三局这些大主顾。”

    内心默默评估,飞腾厂之所以能骤然富强,正得益自这些大型工程单位的持续订单支撑。

    望着满脸疲惫、神情郁闷的刘伟,陈平安安慰道:“实际上,市场竞争本就有其逻辑。

    这样的变动对于我们而言也并非全然坏事,也许它能加快我们转型适应的步伐。”

    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早晚都要面对,只是这个变革的速度比预料快,冲击也更大。

    对于苗凤仙,陈平安心生佩服:那女子的眼光与坚毅超出常人,在察觉预制房厂潜藏的利润后立即采取行动,利用资源谋取低价材料,再凭借打折策略锁定市场。

    这一举措展现出其独特的商业洞察力与魄力,使他不由自主地点头赞扬。

    也因此,对于苗凤仙的兴趣与日俱增:“的确如此,你曾提及市场机制是我们的宿命。

    然而,立国哥,我们怎可眼睁睁看着她抢走我们的市场?不公平的竞争令人难以冷静应对。”

    张立国,我们现在先别提市场经济,单说目前的计划经济制度。

    本质上,这是一套命令式的经济系统,先设定策略和步骤,规定产量目标,然后逐一分派给各工厂执行。

    毕竟,不是所有生产任务都能仅靠一家公司独自承担,必定存在着资源配置的机制吧?”

    略作深思后,张立国回应:“我能理解你提及的意图,是要打破市场垄断。

    然而,应当采用公正的分配方法,苗凤仙那样强行执行显然是侵犯公平竞争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