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一章:启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一章:启程 (第2/3页)

都会流口水吧。”

    陈平安滔滔不绝地描绘了餐厅的氛围和细节。

    赵伟东听得两眼放光:“听上去确实不错,不过实际操作的难度就不一定了。”

    看着眼前这一幅宏大的蓝图,周建刚有些啼笑皆非:“你想要的是开高档餐厅吗?是不是连大江南北有名的场所都想一并拿下?”

    说到胡同的事情,请勿联想,我们的故事并无涉及。

    叔叔您观念有些陈旧了,我注重的是打造独一无二的味道。

    你认为这只是寻常的餐厅吗?不,我要的不是小打小闹,我的目标是年内在高端餐饮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三年内成为京城餐饮行业的领导者,五年之内在广州、上海、杭州至少要有分店。”

    陈平安依然口若悬河。

    周建刚听到陈平安的勃勃野心,摇头苦笑道:“你以为搜罗那些大楼就是小事一桩?平安子,你的野心不小啊。“然而赵伟东却被陈平安的热情所鼓舞,充满信心地说:“叔叔,我觉得可以。

    陈平安做事总是细致入微。“

    周建刚明显被说服并动心,沉思了一下,微笑道:“开设餐厅没有问题,但租赁费、装修改造还有采购厨具等开销也相当不菲。”

    陈平安听出了周建刚的担忧。

    由于他自己手中的财力有限,便自信满满地说道:“资金的事情您不用忧虑,我有详细的规划,您可以告诉我预计的费用,剩下的我来处理。

    坦白讲,我已经心里有了盘算。

    您提供技术支持,占股25%,一鸣管理也能占25%,剩余我主掌大局,50%的比例。

    这样如何?“

    在他创业初期,明确合作伙伴的利益分摊和风险承担是很关键的,免于将来可能产生的摩擦。

    陈平安清楚他的能力,在过去的两个月盒饭销售中,他们已获利360元。

    那时的生活虽艰难,这个收入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个巨大的成就。

    因此周建刚确信陈平安具备成功潜力。

    如今这种青春热血再次涌上心头,周建刚似乎找回当年的。

    对于陈平安的股份分配方案,他没有任何异议。

    陈平安用实实在在的资金投资,只让他占25%就显得格外宽容,他愉快地同意:“行,按照你的设想进行就是了。”

    对于开餐馆的想法,赵伟东欣然赞同,本还想争取更多的股份,但他明白陈平安不会轻易让步,因此作罢了。“我没有异议,只需听你的吩咐,我就全力支持。”

    陈平安兴冲冲地道:“既然这样,我们就着手订立公司规章制度吧。

    我这就和牛主任联络一下办理手续的流程,随后咱们就可以开始计划店铺装潢的事项了。”

    言语间满是热情与期待,举杯共饮,大声说道:“来,让我们为我们的小店即将蒸蒸日上而干杯!”

    “能红火就很好了,最怕的就是烧起来了才麻烦。”

    周建刚轻松地调侃道,他们三人均杯碰击,共享这欢腾气氛。

    这个时候,周妈端来了碗炸酱面,对着周爸笑道:“雨停了,看看平安多帮得上忙。”

    周爸则满心喜悦地点头说:“那是当然,平安儿机灵,他有个想法,咱们能忙碌好几个月了。”

    周妈把炸酱面递给陈平安,并问道:“平安啊,你的计划是怎么说的?”

    陈平安答道:“既然打算开店,你的厨艺绝不能浪费掉。”

    “你真的觉得能开餐馆?”

    “你不用担心,我绝对有信心成功。”

    周妈赞同地说:“别人说的我还有些怀疑,但你这么说,我就安心了。”

    这足以看出,陈平安在这群人中的口碑极高。

    周爸爽朗地笑出了声:“别磨蹭了,快趁热吃了,凉了拌不开。”

    眼眸里透露着关心。

    陈平安听罢立刻夹起面条拌起来,这面条手工切制,酱汁鲜香,豆芽、胡萝卜、黄瓜,每一种原料都在滚烫的味道中跃动,每一口咀嚼都是无上的享受。

    尝过后,连着两碗就已经满足感满满。

    而赵伟东竟吃了整整四碗,却说只是微饱,这引起在场人的啧啧称奇。

    显然,这是个真正的吃货。

    周爸开着玩笑:“鸣儿啊,餐馆开了后可得少吃点,你的食量简直是个怪兽啊,怕是要吃空咱店面的。”

    赵伟东毫不在意地耸耸肩:“防范我这个‘吃货’真的这么重要?”

    听完这番对话,大家都不禁一笑。

    吃饱喝足后,陈平安向17号院告辞离开。

    此时他在路上思索,开设餐馆这件事确实需要深思熟虑,即便张牛眼承诺合作,审批程序仍需要时间。

    不像上次简易流动住房工厂的情况,这次涉及到的是正规运营,特殊审批并非常规。

    眼下相关部门的效率并不高,想要获得正式营业执照,至少需要一个半月。

    况且他还希望能直接购入餐馆的场地,租赁的方式风险大且不可靠。

    一旦房东反悔,一切努力将化为乌有,所以他决不允许意外发生。

    房屋选择的问题,他已经决定拜托侄子去做。

    因为他的小姨子这段时间忙着躲避靳群,东躲,根本不可能明面上找房子,连百花深处25号也不敢回去了,以防止被那个人追踪发现。

    趁着这段平静时光,他可以让侄子帮忙找合适的房产。

    目前陈平安的记忆逐渐恢复,想起前生某些豪华住宅曾转归私人所有,像是有个名叫“中国会”

    的地方就曾易主,这也许会是一个线索。

    陈平安沉思片刻,打算请她选几个地址,只要价格适中,他就打算一并拿下;毕竟目前房地产市场还算平民化,而且他的经济状况也相对宽裕。

    在他思索时,他已经回到了家门口。

    出乎他意料的是,妈妈张慧茹竟然在家,一番询问后,才知道今晚她是值夜班的。

    看到儿子推送的新款自行车型号,张慧茹忍不住笑了开来:“你做到了呢。”

    当初当张慧茹听到儿子要组装自行车的时候,心里有些瞧不上,但现在亲眼看到他实现目标,心中油然生起一种真正的钦佩。

    接过自行车,张慧茹仔细打量,还亲自骑一圈以检验其性能。

    陈平安笑说:“这还不算成功?妈,您感觉怎么样?骑行感觉怎么样?”

    他问得期待而关切。

    张慧茹满意地点头,脸上堆着笑容回答:“真的非常不错,很轻便,结构也很稳固。”

    紧接着她试按车铃,清亮的声响让她眉眼间满是对质量的认可。

    她说:“那当然了,每个部件都是鸽牌产品的,为了凑陈全它们,几乎逛遍了整个BJ市半边天。

    只是少了原厂保修,但其它都绝不逊色于正规的车品。”

    触碰到崭新的自行车龙头,张慧茹心生欢喜,笑呵呵地说:“我儿子总是行啊!今晚我可以安心值夜,不用担心外出奔波。

    虽然家距离单位近,万一出了紧急情况,步行确实耽误。

    现在有了自行车,真方便了不少。”

    抱臂倚着门,陈平安轻轻说:“老妈啊,您太尽责了。”

    张慧茹微笑着回道:“这叫做敬业嘛,承担责任总归是件好事。”

    随后,唐甜一瘸一拐走来,眼睛笑盈盈看着陈平安询问:“这是新买的吗?”

    她的姿态引得陈平安不禁露出一抹调侃之色。

    陈平安笑道:“是啊,就是这样。”

    他理解这其实是唐甜逗他的幽默表现,两人对视一阵后会心一笑。

    紧接着,唐甜询问:“那价格是……每辆车多少?”

    显然她对于定价感兴趣。

    “女士款26寸180元,男士款28寸则是220元。”

    陈平安详细说明道。

    唐甜闻言点了点头,显得有些犹豫:“这样的定价会不会太贵了点?”

    对于市场接受度她有所疑惑。

    陈平安微笑,并不多言,反倒是张慧茹接口道:“其实并不贵,想想看,有了自己的自行车省了通勤费。

    要是我能试一试骑到医院,说不定还能帮销售几辆呢。”

    言语间满是对孩子的骄傲支持。

    “太棒了。”

    忽然,陈平安想起一事:“哦,对了,妈,您今年应该又要评定职称了吧?”

    关于此事,他还记得母亲曾在一九七八年的机会上差点升至副高职称,可惜因为礼金问题而未竞得职位。

    那个送礼的同事成了副主任医生,母亲却再次受阻。

    那次挫折后又经过三年,张慧茹才得以顺利晋升。

    若果时光能倒流,陈平安绝对不能容许这种事情发生,至少他可以不赠送任何“礼品”

    。

    但依靠他母亲张慧茹以及周伯父的良好人脉,仅凭一声提议,院长书记定无法置若罔闻。

    只是,这种利用权力的方式并不是他所追求的。

    他更倾向于奋斗。

    留意到儿子的谈话转移到了自己的晋级上,张慧茹短暂地怔住,继而开口确认道:“没错,就是在下个月了。

    我一直都在忙论文准备,已经前两天交上了,预计下月初就会有结果通知过来。”

    “送领导礼物嘛,这已经变成了不公平竞争的手法。

    对于这种事,我很难认同,妈妈做事总是坚守规则。”

    张慧茹的传统观念相当明显。

    对自己在业务和技术上的自信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良好声誉,使她坚信升职应是正道晋升,而非送礼取得。

    因此,她坚定反对儿子的建议。

    陈平安耐心解释:“妈妈,您的想法有些过时了。

    保持廉洁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对手可能也会使用类似手段的事实。

    比如像郑卫华,即使他在能力方面出众,但品行不佳。

    回想一下那次到向阳村社会实践的选择,他不是一开始就对你有所考虑吗?之后他又故意回避农村任务,编造男性障碍谎言,甚至妄想让出这份‘荣誉’,这真的毫无底线。”

    他对事实剖析得透彻,尽力用理性和逻辑来说服母亲打消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

    听到这里,张慧茹皱着眉陷入沉思,本打算回应,却遭到了唐甜的插话:

    “阿姨,我觉得平安平安说得很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