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讲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五十四章:讲究 (第1/3页)

    张立国皱眉问道:“这个主意挺好,但他们这群家伙行不行?”

    面对那一帮游手好闲之徒,他本能有些顾虑。

    陈平安笑着回答:“这就看如何管理了,对于偷懒怠工者给予必要的惩罚,让他们明白下次行事不能再放肆?”

    “真是太果断了!”

    陈平安大声一笑,宽慰道:“大哥放心,有舅舅出马,一切都没问题,一切都能搞定。”

    商定招募事项后,二人各自去处理各自的事项。

    日上正午时分,田文民生效来访,把预付金递给陈平安,并短暂交流后离开。

    陈平安则把批文递给了张立国,希望他即刻前去找铁合金厂长协商购买材料事宜。

    张立国手握批文立刻出发,深秋的脚步越发浓重。

    此时的陈平安开始逐步拓展,舅舅也成功地为简易木板屋厂招募了一群狐朋狗党前来帮忙。

    初次相聚他们打打闹闹,对工作的态度也并不严肃,只是抱着混日子,拿到工资就好的心态。

    因为螺丝固定的不够牢固,刚刚搭建的简易房屋晃晃悠悠,情景堪怜,难以直视。

    愤怒之下,张云鹏挥舞马鞭,厉声逐走了几个表现不佳的人。

    宣布每人一天的薪水将被扣罚之后,这些人才安定下来,听从邢家伟和江大鹏的教导,开始专注习艺、辛勤工作。

    “你们这帮小子!舅舅说过,自己的侄子是有股份分红的。

    你们这种应付态度就是阻碍我赚钱!”

    他深知,这里是个讲实力而不是情分的地方。

    对这群不良朋友,张云鹏施行了严厉且高效的管理制度,半月之内他们成功交付了三百五十套移动住宅。

    随着板房落成,灾民纷纷有序入住。

    田震考察了各个安置地点,陈平安的办法获得极高赞赏,副市长也被请来参观,满意至极地赞叹着整洁实用的板屋并立即预订三千套,全部付清,这使他们欢喜鼓舞。

    其他地区积极响应,陆续交付定金,甚至远处的订单如雪飘而来。

    张立国见此,提出直接收购废旧仓库的建议。

    得到张友远的支持后,他们开始扩建场地,此处变为飞速发展起来的简易住房工厂的办公室所在地。

    工人们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地切割钻孔。

    尽管施工现场噪音四起,火花四溅,工人们汗水浸湿衣物,依然热情洋溢。

    早出晚归进行外卖业务,一份餐食常常只需十五分钟完成,他们还会带着餐食再运送些保温桶,没有任何抱怨,一脸的满足喜悦。

    在忙碌间隙,陈平安挤出两回探访阳光村的时间。

    村民早早买回来幼小的猪羔羊,收获丰富,带回了许多新生和活力。

    他们在山顶利用石头建造猪舍,鸡群自由活动,寻觅食物,雄鸡昂首阔步,雌鸡母鸡悠闲自在。

    而年轻力壮的村民们在老书记带领下挖掘大池,投放数千鱼苗,湖光泛滥,鸭群嬉戏。

    小型养鸡场慢慢形成规模,但丰产还需要等待。

    陈平安并不心急,让老书记妥善打理即可,他自己暂且默默入驻,如猫咪捉鼠般小心翼翼。

    新年之际,将是真正的丰收季节到来。

    早在此前的六日,他就已经停止了卖快餐的计划。

    然而,九日传来了一则悲痛的消息——尊敬的领袖离世,举国沉浸在深沉的悲痛中。

    紧接其后,如同冷却般的四人,沉浸于伤感的歌谣中,无法自拔。

    首席设计师复出,象征着新的国家纪元的正式开启。

    1976年,天空笼罩着哀伤,无数事事不如意。

    但这同样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时代,暴风雨后的太阳分外炽热耀眼。

    光阴悄然消逝,迎接新的一年已经迫在眉睫。

    十七号院子的住宅楼竣工,居民们从临时住所搬到宽敞的住所,皆为欣喜。

    而在陈平安那里,还有三间空屋子尚未整理,他决定春天时再做决定。

    若是有人租住,他便配置家具;如果没有租客,自然也自在舒适。

    陈家搬至百花园25号院,他们深深热爱这里的宁静,哪怕寒冬也不想过度走动。

    尤其张慧茹非常喜欢这25号小院生活,日复一日的笑脸灿烂如初。

    小巧的庭院被她悉心维护得纤尘不染,她还在东屋打造了一个温室,种满植物以保暖。

    尽管户外冰霜刺骨,但在屋内却花朵盛开,绽放出它们迷人的风采,仿佛在向外界宣告其美丽的力量。

    新的一年快要来临的钟声响起,象征着1976年的消逝。

    寒冬时节,陈平安选中西屋的书房专心挥毫写作,那里呈现出一派奢华的画面:古色古香的红木百宝架上,陈列着青花大坛,绿意斑驳映衬之下,坛旁饰以黄金元宝,尽显一种典雅又不失华丽的氛围。

    在一个无所事事的日子里,他在繁华的潘家园闲游,在人们热烈健身后的嘈杂声线中,他惊奇地遇见了一直期盼的人物—老爷子关氏,那个饱受世态炎凉争议的人物。

    简短交流后,陈平安只需五块大洋,便从对方手里得到一只大青花瓷盘和一件明代定窑的洗砚池。

    之后他还继续添置了不少珍稀收藏,直至将宝器填满整个百宝阁。

    对于宝物真伪的问题,他不具备鉴别能力。

    倒是老大爷刘先生的目光一扫,便赞叹地说至少其中有七成是真的旧日瑰宝。

    除了这艺术品陈列区,书房中其它布局严谨细致:古老的长案、为官员设计的坐垫、北墙挂着精美的黄花梨木书柜,旁边配备了一套雅致的茶桌配对两椅,以备休息。

    尽管书房缺少现代电子产品,然而毛笔、墨、纸、砚等传统工具一应俱全。

    随着一层厚实的棉布门帘落下,赵伟东和张立国一同踏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